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滥。为此,政府铸造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制止。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管。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图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1)秦统一全国后,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图A 秦 始 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_____制度,便利了经济的发展;图B中①处是______(地点),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规范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经济发展的认识。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蒲城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驰道是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始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著名的驰道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直通九原郡的秦直道等,它们在经济文化交流和军事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罗马帝国时期修建了约八万千米的道路网,是军事手段的必要保证,对于贸易行为也非常重要。罗马道路网以罗马为中心,大多穿过城市,贯穿欧陆,是罗马文明的支撑,也是西方文明的社会血脉。因此,西方有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朝驰道与罗马道路网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古代道路发挥的作用。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道路建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模拟调研联考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3 . 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是世界文化的宝库。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思想精粹·汲取】

材料一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1)材料一记录了哪位思想家的言论?能反映其政治主张的言论是____。(要求:写出序号)

【科技硕果·守护】

著作作者朝代意义(地位)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东汉这部著作发展了,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侯,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贾思勰北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天工开物》明朝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请将表格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政治智慧·领咯】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材料三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通典》

(3)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答出两点即可)材料三中治世局面的出现是因为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措施?
昨日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各种语言和文字,不仅是人类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北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摘编自《汉字发展史纲要》

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材料三   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1952年明确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阈,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的具体表现及产生的共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语“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三,现代中国两个阶段的“外语热”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4年九年级中考三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经典品读】

(1)典籍反映历史现实,有助于我们探寻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请把表格中的典籍放入相应的历史时段。(要求:写出字母即可)
探寻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探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                   
探寻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                    

【历史见证】

(2)文物和遗迹是历史的见证。图1、图2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国家治理】

下面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3)制度创新彰显民族智慧。请补全示意图中①②③的内容。并分析该示意图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自元世祖忽必烈开始,统治者就实行汉化政策,大部分地区实行行省制度。然而对西藏地区则采取宣政院这一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维护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时期,原来由少数民族政权割据的云南、新疆、蒙古、西藏等广大地区都归属于元朝中央政府管辖,实现了空前的统一,结束了中华大地几百年的政权分立局面。

——摘编自何建庭、李惟芳《利益关系视野下的元朝宣政院制度研究》

(1)材料一图A中①处是;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1684年,清朝设置,隶属福建省,它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图B中②地区的管辖;至8世纪中期,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简述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7 . 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显著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

——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

材料三   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当时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 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1)材料一中的“统一文字”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字统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主要原因,并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文化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8 . 中国古代人口的地理分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初并天下,就徙各地豪杰和富有的人家于都城咸阳,这一下就徙了12万户。接着又南征北伐,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迁徙有罪的人50万,南戍五岭,和越民杂处。又北伐匈奴,悉收河南地,筑44县,并迁徙有罪的人到那里去居住。

——摘编自史念海《我国历史上人口的迁徙》

材料二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   中国古代有三次大的人口迁徙,第一次是南北朝时期的“永嘉南迁”,第二次是唐朝时的“安史之乱”,第三次是“靖康之变”。这几次南迁带给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只是人口重心的变化,更导致了文化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优秀的北方人去到南方,不仅带去了优秀的文化,而且将那块未开化的地方变成了经济的重心,直到今日还处于中国经济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时期人口迁徙的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
9 . 电影史既是一部艺术史,也是一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素材,记录一段光影的影像艺术。其中,历史文化纪录片以光影艺术来构建历史,以达到“以史鉴今”的重要目的。如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本片以统一国家的主题为主线,从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等人物的视角,讲述了统一国家形成的历程,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历史因素,对今天的观众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国家统一意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从画线部分任选两个人物简述他们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材料二   电影动画片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为美国的战时体制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在1942年的动画片中,唐老鸭、大力水手、超人等动画形象高调登场,展现了他们与日本敌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场面,鼓舞了国民士气。……1942年,迪士尼制作了动画宣传片《元首的脸》,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唐老鸭在纳粹统治下的悲惨命运。类似的宣传片还有《The Ducktators》《What's Buzzin Buzzard》,揭露了轴心国奴役人民、玩弄战争把戏的阴险嘴脸,激发了国民的抗战激情。此外,联合盟友类的动画片也多有出现。

——摘编自苏锋、韩蕉聿《小动画·大威力——美国动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影响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动画电影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电影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到30年代末,抽鸦片者、厨师、洗衣工之类的华人形象开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神秘的侦探、贫穷但却高尚的农民之类的正面形象。20世纪60年代,早期关于中国及华人的反面形象重返美国影坛,帮会争斗、白奴与贩毒再次主宰了华人题材的影片。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少,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20世纪70年代中期,影星布鲁斯·李(即李小龙)所塑造的中国功夫形象风靡一时。

——摘编自张小琳《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溯源》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不同时期中国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山西专用)
10 . 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①《史记·十二本纪·周本纪》中记载:“二月甲子昧爽,武王……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②国宝档案

时期:西周(距今约3000年前)

出土地点:1976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出土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品介绍:器物腹部以饕餮纹为主,圈足部位装饰有夔龙纹。腹内底部铸有铭文三十余字,记录了武王伐纣一事,专家们通过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推测出武王伐纣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也因此,利簋被称为“镇国之宝”。

材料三:就世界史范围而言,中华民族是唯一有着“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史”的民族。不同时期、不同族属建立的不同王朝有着共同的“国家认同”。经考古发现的国家都城、帝王陵墓、礼器、文字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载体,它们……维系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

——刘庆柱《不断裂的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的文物均属于哪一种史料类型?分析材料二中①②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在进行历史研究时的关系。
(2)材料一、二中的文物均构建了哪一共同形象?据此可以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有何突出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什么?汉字能够“维系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主要得益于秦始皇采取的哪一重大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我国考古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