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秦代度量衡器历年来多有出土,如秦铜权、铜量,除陕西等秦国故地外,在山东邹城(齐国故地)、江苏盱眙(楚国故地)等六国故地都有所发现。这表明秦朝(     
A.积极策划统一六国大计B.币制混乱状况得到扭转
C.统一的度量衡得到推广D.陆上交通道路四通八达
4 .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城,以其宏伟气势,浩大规模,深携民族精神,一直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象征。


   

材料二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三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荣获“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


   
(1)我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曾大规模修筑长城,请分别说出这两个朝代的名称,以及修长城的目的。假如让你对明长城作全程考察,你选择的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2)结合材料一,谈谈为什么长城对中国人很重要。
(3)结合材料二,指出京剧大致形成于何时。其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2023-09-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材料一:秦朝和汉朝管理部分边疆地区的主要史实

秦朝汉朝
南方平定南越,设桂林等三郡,遣50万人与南越人杂居共处平定南越,设九郡管辖,海南岛和南海诸岛都纳入中国版图
西南通西南夷,设官置吏,疆域推至贵州和云南的北部经略西南夷,设置七郡,疆域推进到贵州、云南的中西部
北方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设九原郡。遣3万户居民到此屯田、戍边打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置朔方等郡,派士卒屯田

(1)依据材料一,比较秦朝和汉朝在边疆管理方面的相同点。概括秦朝和汉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


①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进行管理 ②在边疆地区实行分封制
③在边疆地区组织屯田 ④在边疆地区设立刺史
相同点:(从上面所给的①﹣④中选择,填写序号)

材料二: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汉书•董仲舒传》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下诏禁止郡国铸钱……统一由三署铸造成五铢……实现了铜料国有和铸权国有……使五铢钱成为最稳定的方孔钱币,行用七百余年,至唐才废。

——摘编自任双伟《货币里的中国史》

(2)上面两段材料中,反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经济措施是_____,思想措施是_____。(填写序号)

材料三:

          

(3)写出材料三中①、②处政权名称,以及②时期进行的一场重要改革的名称。有学者认为,即使在政权分立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依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7 . 铭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西周大盂鼎(中国国家博物藏),为西周早期文物,其内壁铸方 文19行,共291字。
铭文内容摘译

周康王册命盂说,你年幼时就继承了先辈的显要职位,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要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赐给你先祖南公的旗帜,用以巡狩。赏赐给你夷众一千零五十人,要尽量让这些人在他们所耕作的土 地上努力劳动。你要恭谨地对待你的职 事,不得违抗我的命令。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反映出的西周政治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的目的。

材料二秦二十六年铜诏版的铭文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年)的诏书,共5行40字,秦小篆字体。其内容为:“廿六年,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为秦朝的                       措施提供了佐证(从以下各项中选择,填序号),并从中任选一项措施,简要说明其作用。
①统一文字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度量衡 ④统一车轨

材料三   汉代铜镜铭文内容汇总(部分)

时期常见镜铭
西汉早期“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西汉中晚期“长宜子孙”“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新莽及东汉早期“长宜子孙”“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东汉中晚期“长宜子 孙”“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我们不难发现,表达“长宜子孙”(意为长久地宜于子孙后代舒适的生活)家庭观念 的铭文在西汉早期的镜铭中没有出现。到了西汉中晚期,儒家思想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之后,繁衍子孙作为儒家孝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在镜铭中集中体现出来。

——图表、文字整理自李泽悦《镜铭所见两汉的社会生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长宜子孙”镜铭在西汉中晚期出现的原因。
8 . 利用图示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某同学绘制的秦朝疆域的四至示意图中①处应是(     
A.福建B.南海C.四川D.辽东
9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材料一

秦实现统一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示意图补充完整。

材料二   秦王朝立国的主导方针是法家思想……西汉国家制度基本沿袭秦朝而略有增益,但在施政方面则吸收了秦朝速亡的教训,不再全盘遵用法家的政治理论。西汉前期,以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治国主导方针,其主要内容,即顺民之情,与民休息,尽可能减少国家对社会的干预。汉武帝在位时期,随着统治方针从无为转向有为,黄老思想也失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儒家学说取而代之……同时,实际政策又并非纯守儒术,而是大量吸收了法家的施政思想、手段,具有儒法合流的特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到西汉治国主导思想的变化。

材料三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幅图片(示例除外),仿照示例,说明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提示:历史事件需要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方面加以说明)

示例:图1,说明:战国时七国文字各异,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材料四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形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文化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大一统”的文化。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4)依据材料四,谈谈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
2023-01-04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对外交往。

材料一:西周时中原主体居民总称华夏,四部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华夏和夷狄虽有冲突,但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如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在长期杂居、部居的过程中,发达的华文明对戎狄蛮夷产生了很大影响,戎狄蛮夷的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说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往的方式。结合所学,举例说出这些方式在秦汉时期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

①魏晋墓砖画:描绘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②魏晋墓砖画:少数民族耕作图
③魏晋墓砖画:汉族士大夫食用烧烤④北魏帝王出御图中身着汉服的皇帝与随从
⑤孔子讲学图中席地而坐的古人⑥敦煌莫高窟壁画:魏晋时引入内地的家具
(2)依据材料二:,任选两幅图片,提炼主题并加以说明。(仿照示例完成)
示例:
图片主题说明
①②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变化①描绘了少数民族放牧的场景,而②中少数民族开始使用汉族的牛耕,表明少数民族受到汉族的影响,逐渐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材料三: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依据材料三,仿照示例将古代丝绸之路上传输的文明成果进行分类。(分类、举例与示例相同不得分)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示例:
分类一举例分类二举例
传入中国的文明成果佛教物质成果丝绸
胡椒葡萄

(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认识。
2023-01-0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