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巨鹿之战与秦灭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4 道试题
1 .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订正。
(1)北京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
(2)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晋文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3)战国末期的墨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
(4)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
(5)项羽在牧野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
2024-01-0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事件。
(1)炎帝、黄帝部落联盟打败蚩尤的战役——
(2)使商朝灭亡的战役——
(3)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
(4)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
2024-01-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蒲松龄写的自勉联。与对联中上联有关的人物是(       
A.管仲B.商鞅C.勾践D.项羽
2024-01-0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淮阳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下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下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材料二   与秦相关的三幅图片

图一   秦灭六国示意图                                                                                        图二气势磅礴的秦兵马俑                  


图三秦末农民起义示意图
(1)图一展现了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历史史实,出现这一历史史实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有哪些?
(3)图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秦始皇自13岁登上王位开始一直修建的陵墓。气势磅礴的秦兵马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朝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4)图三呈现了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战争的史实,先后起来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起义军有哪几支?他们各自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024-01-0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中国的很多历史故事演化成为成语故事,例如成语“破釜沉舟”就出自于(     
A.刘邦、项羽起义B.楚汉之争C.国人暴动D.陈胜、吴广起义
2024-01-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梓州初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 207年,他率领数万起义军救援被30万秦军围攻的反秦队伍,双方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此战使秦军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材料二:208年,曹操率军20余万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当时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孙权的大将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击溃曹军,曹操带着败兵北撤。

材料三:383年,前秦皇帝亲统大军80余万,企图灭亡东晋,东晋以8万精兵应战并大败前秦。此战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涉及的是哪次战役?此次战役为哪一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材料三中的“前秦皇帝”指的是谁?前秦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材料三涉及的是哪次战役?
(4)请写出三则材料涉及战役的共同点。
2024-01-0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市白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养。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这一年用公元纪年法来表示为(     
A.公元前2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后期D.公元前3世纪前期
2024-01-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对现实以启示或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6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2024-01-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部分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评价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三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书房门口贴了一副自勉联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材料一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是在哪次事件中提出的?领导者是谁?该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刘邦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获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上联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4)材料三中的对联对你有哪些启示?
10 . 回顾中国古代史,每当统治腐败时,往往会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B.歼灭秦军主力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体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念
2023-12-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古寨中学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