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诏令劝农薄赋谣,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     
A.武王伐纣B.秦巩固大一统C.文景之治D.开发江东
2024-02-1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27年,刘彻颁布了史称“推恩令”的诏书,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承袭封国的部分土地外,其余土地由皇帝以“推恩”之名,赐给庶子以为侯国。王国于是一再缩小,亦无政治特权,王国、侯国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同于郡县。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中国文明史》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西汉初期,由于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     )
B.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规定:嫡长子可以承袭封国的部分土地。(     )
C.“推恩令”实施后,王国的面积逐渐扩大,且拥有政治特权。(     )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恩令”实施的作用。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而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

——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4)根据材料三,简述丝绸之路的起点,并概括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过程。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兴盛的主要原因。
2024-02-0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于公元前3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在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枯水季将海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将水调往外江,保证县城安全。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B.都江堰是战国时李冰主持修建的,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C.都江堰的作用仅用于农业灌溉,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水利工程。

材料二   文帝、景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一再减免天下百姓的田租,并定租率三十税一为定制;国家少兴或不兴大规模的工程,以减少对民众的烦扰,徭役征发减至每三年一次……对周边地区尽量避免征战,与匈奴和亲,对南越罢兵,维护相安的局面;又废除了秦朝留存下来的族诛、连坐、肉刑等严刑苛法。这一系列措施,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更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且成为传统时代社会安定、政治清明、轻徭薄赋的治世蓝本。

——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的治国举措及历史意义。

材料三   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迁往南方的中原人民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这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由于这个地区具有远比北方更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故发展非常迅速。

——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上)》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南朝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表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4-02-0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丰都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B.完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促进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

——李白《古风》


(1)材料一中的“诸候尽西来”发生于哪一年“秦王扫六合”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影)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召来匠人计算了一下,需要百金。文帝就说:“百金相当于中等富裕的百姓十家的产业,我住着先帝留下来的宫殿,就常常感到惶恐,还建露台干什么?”

——摘编自范富《汉文帝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3)根据材料三归纳出汉文帝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材料四   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上把儒家的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同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4)材料四中汉武帝采取的何种措施“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

材料五   汉武帝和秦始皇都致力于从思想上统一中国,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比秦始皇所采纳李斯的建议要温和得多。秦朝对各种哲学思想流派的方针是一律禁绝,造成思想界的真空。汉武帝则在百家中扶植,使它成为正统。

——摘编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5)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五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A秦始皇和汉武帝虽然方式不同,但都致力于从思想上统一中国。(     )
B汉武帝设太学以支持儒家文化。(     )
C汉武帝在重视儒家的同时也扶植百家文化。(     )
(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和秦始皇在军事和经济上的采取的相同措施。并指出两位古代统治者的共同贡献?
2024-01-1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区16校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定时作业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写正确;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写错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写未涉及。
皇帝都城治国措施主要政绩
秦始皇咸阳建立皇帝制度;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焚书坑儒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汉武帝长安尊儒术兴太学;颁布“推恩令”;统一铸造货币、垄断盐铁经营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促进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1)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定都咸阳
(2)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
(3)为了打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4)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大力推崇儒学
(5)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024-01-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丰都县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7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各民族聚为一体,源自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25年东汉建立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220年魏国建立,东汉灭亡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中国
公元前771年西周结束317年东晋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420年东晋灭亡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摘编自统编新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部分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部分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12-23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以下文物能够反映汉朝历史的是(     
A.三星堆青铜面具B.刻有文字的甲骨
C.“汉并天下”瓦当D.司母戊鼎
2023-12-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下列关于休养生息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②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③加重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          ④促进了汉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2-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二年九月)昭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不务本而事末, 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卷四《文帝纪》

材料三   文景时期“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上升。……人民大众的辛勤劳动,大大增强了西汉的国力,为西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景象?这一景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帝和景帝时期采取了什么统治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景时期国力提升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023-12-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