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汉初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024-01-24更新 | 10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随县厉山镇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两汉的兴衰

材料一   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之初,大臣董仲舒上书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三   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汉初年为何会出现此等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西汉哪两位皇帝励精图治?从而造就的盛世被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董仲舒的谏言让汉武帝下达了什么决策?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个政策对汉朝以及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汉光武帝治理国家采取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此后造就的盛世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2024-01-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广水市李店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经济发展】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并会用牛耕地。

材料二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三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健。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四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在我国古代什么历史时期?它们的使用对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说西汉初年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针对这种社会状况,汉初的统治者实行怎样的政策?
(3)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三,概括江南经济发展原因。
2023-12-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位,孝景遵业,五大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材料四   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秦朝实现统一后,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实行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写出三个方面)
(3)材料三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
(4)列举材料四中汉武帝“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措施。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3-12-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据中国历史朝代歌和所学知识,填写下列所缺的朝代名。
西周东周春秋
战国
东汉魏蜀
十六国北朝
南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截止到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哪些?
2023-12-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2023-12-15更新 | 156次组卷 | 105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简述材料一中的“封建子弟之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描述的是秦朝开创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对后世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初期面临的什么问题?

材料四   大汉之难,无国能敌。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大汉有我,必定中兴!


(4)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这两个治世局面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
2023-12-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民族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文景之治”】

材料一   汉文帝从代地来到京城,当政23年,宫室、园林、豹马、服饰、车架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凡是对百姓不利之事,就予以废止,以便利于民众。例如,他曾打算在新丰以南的骊山之上建造一座楼台,名曰露台,召匠计之,值百金。对皇帝来讲,“百金”实在微不足道,可文帝却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连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产业的花费都感到太奢侈了,文帝之节俭可见一斑,为天下人做出了榜样。

——摘编自岳庆平《中国大通史(秦汉)》上

材料二   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摘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围绕汉文帝、汉景帝的治国理政举措,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题建议;论题可以从治国理政的背景、影响等某一方面展开,也可以综合概括。如;汉初的国情影响了文帝、景帝的治国理政;历史的经验教训影响了文帝、景帝的治国理政;文帝、景帝治国理政的举措推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2023-11-2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食用植物尤其是谷类的自觉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用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革命。

——《新经济增长论》


(1)根据材料一,说说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主要标志是什么?对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到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2)根据材料二,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地区的农业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这一地区农耕聚落的房屋什么样式的?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片反映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具体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材料四: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里了不起的工程……沃野千里……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4)材料四“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工程?谁主持修建了这项工程?

材料五: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5)根据材料五,指出汉朝初期发展经济的基本措施。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2023-11-2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第一教联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将民本思想阐述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苦劝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能“制民之产”,就是希望统治者提供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以保障农民生活。孟子的思想奠定 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

——摘编自周克浩《马克思“以人为本”与孟子民本思想之异同》

材料二: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 遇到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自晁福林《中国近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民本思想的历史地位,并结合所学归纳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措施体现了什么思想。
2023-11-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