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023·广东·模拟预测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是秦汉两朝政府推行的大规模移民措施,这些移民措施旨在(     
时间移民措施
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郡,以50万人谪戍之
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徙五万家于云阳(今陕西淳化)”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卫青逐走匈奴收复河南地,“募民徙朔方十万口”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
A.增加财政收入B.维护郡县制度
C.巩固国家统一D.促进边疆开发
2024-02-22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4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安徽专用)
2 . 民族交流与融合是古代中国的历史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00年楼敬建议)“把汉朝公主嫁给C______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配送嫁妆……刘邦听从了建议……后来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

——张秀平、王晓明《古代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十五)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天,武帝集结十万骑兵……又征调十万步兵转运粮草……此役,漠北C______主力丧失殆尽,残兵败将远遁逃命不敢再战”。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材料二   魏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改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C处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名称。材料一中两则材料反映西汉王朝对该游牧民族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帝实行“汉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认为应怎样做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 .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统一的重要时期,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2)据材料二,说明汉武帝统治初期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西汉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