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造纸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九年级某班同学在复习了中国古代史后,选择了下列事实,并以“文化自信”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也参与他们的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取得的重要成就(部分)

种类

成就

A.______

春秋战国是我国大变革时期,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思想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时,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B.医学

C.______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广泛书写的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隋唐时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唐朝中期的书籍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发明和传播,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传入世界后,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D.文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A、C两处的传统文化所属种类。
(2)结合所学知识,从B、D中任选一项,撰写其成就。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024-06-10更新 | 1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小明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绘制了中国古代某项科技成果的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与这项科技成果相关的人物是(     

A.蔡伦B.毕昇C.祖冲之D.宋应星
2024-06-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多校中考第三次模拟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在形成中华文明的过程中,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主根主脉发挥着关键作用。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在中原腹地的河南都有着深刻而集中的体现。

——摘编自《河南日报》

材料二

——摘编自河南文化旅游厅官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任选中华文明一个特性,阐述它在河南深刻而集中的体现。
(2)据材料二示例并结合所学,请再设计一条主题游路线,展现河南文化魅力,并对地点选择进行合理说明。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宣传河南文化做些什么?
2024-06-0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中考导向总复习考前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下面对于这一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描述错误的是(   )
A.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B.东汉末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C.东汉末年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
D.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历史巨著《史记》
2024-06-08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下列湘籍仁人志士的活动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欧阳询形成独具一格的“欧体”
B.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成立新民学会
C.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D.熊希龄与谭嗣同等创办湖南第一所近代化学校
2024-06-0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过去一直认为,东汉宦官蔡伦是纸的发明者,但考古学打破了这个观点。在甘肃一座西汉文景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幅纸制地图,其原料为大麻。这表明考古发现(     
A.是认识历史的唯一途径B.可以检验已有的历史认识
C.不能客观反映历史真实D.能推翻一切既定事实
2024-06-0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7 . 科技革命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宦者列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期宦官蔡伦发明的。但20世纪以来,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科研几乎一片空白,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随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58年成立,之后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到1965年底,中国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达到约12万人。这一时期,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约3000人,如李四光、邓稼先等,这些科学家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年科技成就辉煌诗篇》

材料三   交通工具的演变(如图)

材料四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资源枯竭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1)材料一中“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研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
(3)材料三交通工具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_______;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_______。(选择材料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4)你认为面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应如何做?
2024-06-0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一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8 . 著名学者李约瑟指出:“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产生资本主义。”材料旨在说明四大发明(     
A.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B.是西欧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C.决定了西方政治制度
D.使我国的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2024-06-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历史模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上,宦官(太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里,其中最具正能量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蔡伦,另一个是郑和。这两个人名垂青史的理由分别是(     
A.发明造纸术   出使西洋B.改进造纸术   出使西域
C.改进印刷术   收复台湾D.改进造纸术   出使西洋
10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外交流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阵阵悦耳的驼铃和漫天的黄沙,葡萄、首蓿、石榴、胡麻、胡桃、胡葱等作物来到中国,葡萄和石榴的引种最为典型。葡萄最早为古埃及人栽培,后来被传到地中海沿岸。《史记》中“葡萄“写作“蒲陶”,就是希腊文Botns的音译。当时中国不仅引进葫萄,还带来了葡萄酿酒技术。

——摘编自李兰芳《地图上的中国史》

材料二   一号沉船年代约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二号沉船年代约为明弘治年间(1488一1505年)……一号沉船是一般满载景德镇外销瓷器等货物出航的商船。二号沉船遗址……核心区为大量码放整齐的源自印度洋地区的鸟木,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二号沉船是一般返航中国的商船。……一号沉船从广州出发的可能性最大,目的地应是连接南海与印度洋的最大贸易中转港马六甲;二号沉船最可能是从马六甲装载了来自印魔洋地区的乌木后返回广州。

——摘编自光明日报《深海藏珍——发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

材料三   中华文明始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阖,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流·和衷共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物种交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
(3)结合所学知识,至少举两例论证中华文明“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2024-06-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多校联考中考押题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