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官渡之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9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曹操在这次战役中以少量的兵力战胜了袁绍的数十万大军,为其后占据北方、发展势力打下了基础。“这次战役”是(       
A.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阪泉之战
2024-02-2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2 . 200年___之战,曹操战胜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383年___之战,晋军打败前秦军,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024-02-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七年级一班开展了一次以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和大家一起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名片呈现——提升时空观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战役的共同特点。

材料二   【识别史料——进行历史解释】

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大月氏,与堂邑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匈奴扣留了张骞十多年,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当初张骞出行时有一百余多人,同去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够回还。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

——翻译自《汉书·张骞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使命是什么?从中能看出张骞具有哪一优秀精神品质?写出西汉朝廷后来设置了哪一机构来管理西域?

材料三   【行万里路——追寻历史足迹】

古代科技一古代科技二

图一邢台内丘扁鹊庙

图二河北保定祖冲之故里

(3)考察历史遗迹或遗址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从上述历史遗址中任选一处,简要说明这位历史名人的贡献。
2024-02-2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历史学习中应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张仲景结合临床写成《伤寒杂病论》B.楚汉之争的双方是项羽和刘邦
C.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D.东汉黄巾起义军领导人是张角
2024-02-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公元前1046年,武王与商军在____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____进行决战,曹操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024-02-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6 . 正确的政策制度是国家治理的稳定器。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串钱的绳朽坏以至钱不可记数)。

——《史记·平准书》

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反叛)京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   汉武帝塑造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规划政治制度,建立币制与财政,重新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而且其宏谋远虑为此两千年间的中国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

——摘编自何新《雄·汉武帝评传及年谱》

材料三   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公曰(曹操):“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摘自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

(1)材料一中,汉武帝即位之初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结合具体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说明汉武帝如何“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
(3)根据材料三,简述曹操的治国举措及产生的作用。
7 . 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他创造性的开创了一套管理中央的行政制度以及影响后世的地方制度。

——翁伯赞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材料四   《史记》记载:变法前夕,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纷纷反对,认为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则认为“治世不一道(办法),便国(对国家方便)不法(仿效)古。”《魏书》记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涉及),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1)依据材料一,谈谈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上”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有何高明之处?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为实现“志在千里”的远大理想,曹操做了怎样的努力?
(4)政治家的个人品质与修养影响着改革的推进。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别谈谈你对两位政治家的认识。
2024-02-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这段文字是对哪次战役的描述(     
A.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组织军队,筹集军粮B.实行屯田保证供应
C.安抚流民,组织生产D.“挟天子以令诸侯”
2024-02-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某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以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和大家一起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淝水之战                                                                           官渡之战

材料二   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大月氏。与堂邑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匈奴扣留了张骞十多年,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当初张骞出行时有一百余多人,同去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够回还。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

——翻译自《汉书·张骞传》

材料三

古代科技一古代科技二

          图一 邢台内丘扁鹊庙

       图二 河北保定祖冲之故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战役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使命是什么?从中能看出张骞具有哪一优秀精神品质?写出西汉朝廷后来设置了哪一机构来管理西域?
(3)考察历史遗迹或遗址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从上述历史遗址中任选一处,简要说明这位历史名人的贡献。
2024-02-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