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官渡之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9 道试题
1 .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改正。
(1)楚庄王任命管仲为相,执掌国政,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2)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朝国力大增,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
(3)东汉末年,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采取屯田的措施,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
(4)东汉时,宦官毕昇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     )
(5)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促进了北周境内的民族交融。(     )
2024-03-09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五里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从如图中你能推测出进行的战争是(     
A.涿鹿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2024-03-0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学会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生的基本素养。请你从秦始皇、孔子、曹操、汉武帝中选择一位进行评价。(要求有观点,史论结合,有总结)。
2024-03-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二次静心作业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的。

杰出人物及成就(部分)

①张骞②曹操③祖冲之
④秦始皇⑤司马炎⑥贾思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填序号)。
上述人物,结束了长期战乱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是_______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促进汉章与西域各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往来;官渡之战后,________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266年,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③、⑥的人物及其贡献进行介绍。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杰出人物的认识。
2024-03-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5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七年级(1)班的学生以“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每小组承担的探究任务,请你一起参与。

【探究一政权分立】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了有关这段历史的战争示意图,从战争的视角探寻。


图一 官渡之战示意图

图二赤壁之战示意图

图三 淝水之战示意图

图四三国鼎立形势图


(1)说出图一二三所示战役具有的共同特点,观察图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场战争获胜的共同计策,指出图三所示战役的交战双方。
(2)指出图四“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图一二三中哪一战役有直接联系,并加以说明。

【探究二经济发展】

第二组同学搜集了文献,从社会发展的视角看待这段历史。

材料一   建安初,关中百姓流入荆州(注:湖北省境内)者十余万家……至于永嘉(注:西晋永嘉年间),丧乱弥甚。

——《晋书》


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晋纪九》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样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3)根据以上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东汉、魏晋时期,中国人口迁徙的方向只有由北向南。   
B.北人南迁带来充足劳动力,促使江南地区开发和发展。

【探究三民族交融】

第三组同学搜集了图文资料,从民族交融的视角看待这段历史。

魏晋时期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灭亡后。匈奴贵族开始与汉人杂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汉人的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

——摘编自白翠琴《魏晋南北朝民族史》

北魏时期(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
(孝文帝)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魏书》


(4)依据表格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表呈现的史实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并指出“孝文帝”为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采取的应对措施。(任举三项)。

【探究四文化繁盛】

第四组同学搜集了文化作品的图片资料,从文化的角度探知这段历史。



图一 魏碑《比丘道匠造像题记》(拓片)       图二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局部)
(5)请根据示例,完成对图二的介绍。
示例:图一是北魏时期流传下来的碑刻,其字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是北魏时期社会崇尚汉文化的缩影。
2024-03-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1)材料一诗句中描绘的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2)材料二诗句中诗人的“壮心”实现了吗?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和你掌握的历史知识推断,简要说说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03-01更新 | 1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7 . 战争是实现统一的一种形式

材料一   秦王嬴政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李白写诗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三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1)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是在哪一年完成的?此诗是称赞他的什么功绩?
(2)材料二、三分别说的是哪次战役?这两次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请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战争的危害。
2024-03-0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某中学以“国家统一”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灭六国只是军事上完成了统一,采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巩固统一,是其面临的首要问题。秦王嬴政吸取历史教训,废除分封制,防止诸侯割据,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三 汉武帝实施的……从手段上来看就是很高明的,因为汉武帝本人是以赏赐的名义来分解诸侯国,这对他的名声不但没有任何影响,反而还赢得了施行仁政的称赞,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方面没有动用过任何兵马。


材料四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材料五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以上图示反映了从春秋到秦朝国家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秦王嬴政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秦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手段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4)曹操面对《蒿里行》所描述的社会状况,通过一系列战争在207年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龟虽寿》,你知道曹操诗中的“壮心”是什么吗?
(5)根据材料六说说我们中学生为维护国家统一应该做些什么?
2024-03-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表格整理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表格反映的战役是(     
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战役特点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曹操获胜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
2024-02-2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昌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廩皆满”。曹操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北方的温饱问题B.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
C.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D.促进北方的统一进程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