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江南开发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2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麦、菽(豆类)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这是因为(     
A.南北分裂局面结束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C.南方统治者的重视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 . 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淳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五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唐太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
(2)材料三中图1水利工程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请写出该工程的名称。图2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它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
(4)根据材料五、说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或理念。
2024-05-11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中的标题,其学习主题是(     
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4-05-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西晋末年开始,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至于(南朝刘宋)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盖东西之极盛也。”

材料二   西汉、唐、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整理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三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明清时期,苏州、松江、杭州等地工商业市镇密集;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至明清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4-05-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鹤山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东晋102年间境内并没有大的灾害和战乱,……大批北方移民的到来不仅增加了劳动力,而且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有很大促进作用。这些都为人口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期全国省际流动人口不过几百万,而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2.47亿,此后流动人口数量开始缓慢下降,流动人口规模逐渐进入调整期……改革开放初期,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多为婚姻迁入、家属随迁、投亲靠友等社会原因。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务工经商迁移流动人口比重达63.1%。……改革开放初期,流动人口以小学学历为主,占比接近40%。而自2010年以来,流动人口中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都有明显上升。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达45.07%……

——摘编自高向东、王新贤《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流动特征及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力移民的到来”给东晋带来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流动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24-05-11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三国两晋南北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与汉魏相比东晋南朝农作物种类增多,来自北方的麦.粟等各种杂谷在南方与水稻交错种植…北人南迁,使南方的农业工具已有很大改进,种类也增多……根本改变了南方水田的生产效率以及土地利用率。

——罗宗真《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兼论全国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材料三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四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示意图中①处对应的政权名称,并概括这一阶段的政治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回答北魏时期洛阳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写出这一变化相关的改革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材料四中“回归”的内涵。
2024-05-10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7 . 据史书记载,汉代某地区“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4-05-10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东晋南朝)则有稻、麦、黍、粟等。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C.先进农业生产工具革新D.北方民众大量南迁
2024-05-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等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了解人类迁徙的历史,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获取发展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持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指出材料一中图片和文字信息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及这一现象所持续的时间。

材料二

几个世纪以来,地中海地区一直是亚洲、非洲和欧洲大陆旅行者的重要交会处。人们渡海移居克里特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万年以前。著名的迦太基人汉尼拔曾带着非洲战象穿越地中海。从8世纪开始,穆斯林频繁进入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南部和马耳他。

——摘编自罗宾科恩:《3000年人美迁徙史》

(2)地中海位于地图中的(填写字母)根据材料找出地中海地区交流的三种类型。

材料三

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城镇人口“所从事的产业为非农业生产性产业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1990年以后,中国大陆在统计学领域以“城镇人口”用语,代替之前“非农业人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人口迁徙带来的社会变化。
2024-05-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桂林市九年级中考道德与法治、历史一模适应性训练 -初中历史
10 . 中国古代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1)请说出如图大运河的南至哪里以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到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如图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3)材料三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此变化基本完成于什么时期?
(4)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024-05-0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