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江南开发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2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六朝(三国至隋朝位于南方地区的六个朝代)时期,长江中游的民众改良了中原地区的长辕犁,制成新的短辕框犁,使之更适合在丘陵山地翻耕,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这说明当地的开发(     
A.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B.得益于因地制宜的技术革新
C.取决于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2024-06-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中国古代人口的地理分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初并天下,就徙各地豪杰和富有的人家于都城咸阳,这一下就徙了12万户。接着又南征北伐,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迁徙有罪的人50万,南戍五岭,和越民杂处。又北伐匈奴,悉收河南地,筑44县,并迁徙有罪的人到那里去居住。

——摘编自史念海《我国历史上人口的迁徙》

材料二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   中国古代有三次大的人口迁徙,第一次是南北朝时期的“永嘉南迁”,第二次是唐朝时的“安史之乱”,第三次是“靖康之变”。这几次南迁带给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只是人口重心的变化,更导致了文化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优秀的北方人去到南方,不仅带去了优秀的文化,而且将那块未开化的地方变成了经济的重心,直到今日还处于中国经济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时期人口迁徙的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
2024-06-04更新 | 3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人口迁移,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二   人口迁移理论认为,从移民动机看,移民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两种移民方式。下面是15世纪末—18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简表。

时间主要流向主要人流
15世纪末—16世纪从西欧流向美洲宗主国的殖民者或移民及其后裔
1618世纪从非洲流向美洲从非洲运去的黑奴

材料三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北方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人口迁移理论”中所列的两种移民方式,结合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写出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和“16-18世纪”移民分别属于哪种移民方式。
(3)材料三中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人口迁移影响社会发展”这一观点进行论述。
(要求:选取两个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进行论述,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往密切,江南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历史时序——知变迁】

材料一:

【关键之战——知胜负】

材料二:曹操的兵力有20余万,对方只有5万人。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此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江南开发——知原因】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①和②分别指的是什么政权?
(2)根据材料二,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当时南方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是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五: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中央政府管理体系”的利弊。
(5)材料五中“我朝罢丞相”解决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哪一矛盾?据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设置了什么机构?
(6)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4-06-04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张骞通西域B.北民南迁C.科举制创立D.大运河开通
2024-06-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某同学围绕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展开研究,以下可以用到的资料有(     
①地图: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②漫画:祖逖渡长江北伐
③史书:《晋书·食货志》和南朝《宋书》
④实物:南朝青瓷莲花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史载,西晋时期,迁入闽地者有林、黄、陈、詹、邱、何、胡八大姓;南朝末年,许多人避乱迁至闽地。以上记载可用于说明(     
A.西晋统一全国的条件B.闽地得到开发的原因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福建经济繁荣的影响
2024-06-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这些南迁的北人,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材料说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方式转变B.生产工具改进C.北方人口南迁D.政府大力支持
2024-06-0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9 . 人口迁徙与历史变迁

材料一   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不断迁入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同民族间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相互影响。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民众迁入淮河以南地区。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转变。

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除平民百姓外,还有众多富商大贾、文人墨客移居川、湖、江、浙。两宋之际“靖康之难”迫使中原士庶纷纷南下,南方人口激增。以杭州为核心的江浙地区成为北方移民最集中的区域。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晚清时期,大量华人出洋务工,形成华工出国潮

①英国于1807年、1838年先后宣布废除作为劳动力重要来源的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美国在南北战争后废除奴隶制。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产生大批失地农民和破产的小手工业者。

③被拐卖的华工通常能在一年内生产出高过拐运费用以及生产投资费用三倍以上价格的产品。

④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被宣传为发财致富的好去处。

⑤英、法、美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蒲安臣公约》等,就华工出洋达成协议。

(2)运用材料二,多角度分析推动晚清华工出国潮形成的因素。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阵营的封锁,中国大陆的海外移民基本停止。1978年,中国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出国潮经久不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不断加速,促进了劳动力、商品和资本的更大流动。据2014年数据显示,海外华侨华人数量达到6000多万人。与近代移民相比,新移民群体类别多元,既包括家庭团聚移民、低技能劳工移民,也包括留学、投资等高技能移民;女性移民的比重日益提高。华侨华人对祖国的认同逐步强化,与祖国的联系与合作愈加紧密。中国吸收的外资中,60%以上是华商资金。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出国潮经久不衰的时代背景。
2024-05-3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研究,南朝时截止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90万,以侨居在长江中下游为最多。渡淮南移的北方人口数,约占刘宋全国总人口数的1/10,约占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总数的1/8.北方人“渡淮南移”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北方游牧民族内迁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南方社会秩序混乱D.南北发展差距加大
2024-05-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鱼峰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