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郦道元和《水经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北京城市的水脉赋予了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材料一

①《水经注》

②《史记》

③《农政全书》

记载了魏晋时期易水的自然源头,发源于涿郡(今北京),其流向向东,流经长城以南地区,汇入大海记载了西汉时期冀州(含今北京)地区地势较高,该地区河流与黄河支流相通,向南汇入黄河记载了明朝时期北京城水利工程建设方案,其引白浮泉水,经人工渠过昆明湖从西直门入城,汇入积水潭

材料二

图1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图2 元朝大运河示意图

隋炀帝建东都洛阳,接连疏凿通济渠、永济渠、邗沟与江南运河,借助运河干线连接洛阳与东南地区,同时加强了与北方军事重镇幽州(今北京)的联系元世祖定都大都(今北京),先后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对大运河裁弯取直,利用运河干线直接连通北京与东南富庶地区,将江南地区的粮赋供给运往大都

材料三   北京城市发展与水文化相互作用,水与城的互动,成为蕴含丰富的文化水系。元代大都城的城市水域,造就了积水潭沿岸运河物资往来、商贸活动频繁,形成了从中心向城外郊区构成的同心圆向外放射的城市格局。明清时代,北京城市水系随着水资源的减少,城市水网被分割成自成一体的封闭水系,发展出城市各个阶层共在共享的立体文化空间。现代的北京城市建设,逐渐复原北京城市水文化的标志、疏通城市文化水脉,创造出新的北京城市文化生态,成为文化深厚底蕴、培育文化自信的新空间。

——摘编自耿波《北京城市水文化与城市生态》

(1)将材料一中的文献按所属的历史时期排序。(写序号)结合所学,任选一项,仿照示例进行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①《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记载了北京地区自然河流的源头及流向。

(2)依据材料二,指出大运河路线从隋朝时期到元朝时期的变化。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变化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北京城市水系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结合现实生活,对北京城市水文化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2024-06-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对下列书籍的评价正确的是(     
序号书籍评价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水经注》是综合性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山水散文汇集
《天工开物》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②③
2024-05-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赣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从如表内容可知,南北朝时期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人物贡献
祖冲之采用多年观测和计算的数据,编制《大明历》
贾思勰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著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
A.集中于农业领域B.成果领先于世界C.理论与实践结合D.坚持以民生为本
2024-04-04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A.华佗—医生B.李冰—都江堰C.郦道元—农学家D.小篆—秦朝通用的标准字体
2024-03-17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联盟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专著。
(1)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2)总结了春秋以来的数学成就
(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4)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2024-03-1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书籍中的历史

材料一   “为久,久,近三个大矣,其中,皆华兵昂主委包括“十三经”及其他有关文华典得包括见结、欠边、唐诗、名词、元句,四大名著等。此外,还有其他共于玉华。水华、科学、军事等内容的兵行。

——埃然自然兵奴,守阳(曰扫经兵)

材料二   东汉造纸术改进以后,编书绘纂较为方便、郦道元生于南北朝对峙,战乱频繁的时代,深知地理形势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因此《水经注》中记载很多军事方面的内容。

郦道元认为,前代地理文献对于山川地理记载经历困境,且历史变迁和地形变化,导致文志契图记载与实际出入很大。为此,他以非凡的毅力,亲力亲为进行实地考察勘验。郦道元限于当时南北分立而不能足及南方,因此,沉迷南方地理,认真地填验各种文缺,校考相关文献。

——清然自绝远短(郦道元强矛(水怨注)动因深所)

材料三

兵籍

内容(节选)

①(周易)识善之家,必有余庆;奴不吾之家,必有忽映
②《逸周书》春三月,山沐不昼行,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月罟(渔月),以反鱼登之长
③《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⑤(孟子)不适友时,谷不可胜食包;致苦不入洿池(水塘),鱼蟹不可胜食也
⑥《左传》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不,是其祸也
⑦(下午治安)昔夏殷冈……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吴民,故天下同其忧也;辱王独刮其民,故倾危奚救也
⑧《船山遗书》学非有好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因则学必分

(1)依据材料一,既括书籍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析《水经注》成书的因素。
(3)从材料三中选择两项内容,参照示例。对其体现的共同观点进行阐释。(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①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花”、“符”等美德,为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提出了要求,对于个人修养提升与社会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2024-03-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小历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查阅的书籍应该是(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兰亭集序》D.《道德经》
2024-03-0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二次静心作业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注重(     
著作简介
《齐民要术》汲取前人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农业科学技术著作
《水经注》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而成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A.继承与创新B.开放与交流
C.总结与守旧D.推理与实践
2024-03-01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认真研读下面图文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贾思勰汲取农民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著成《齐民要术》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祖冲之在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A.集中于农业领域B.成果领先于世界
C.继承与创新结合D.注重以民生为本
2024-02-29更新 | 13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辨别下列内容的正误,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改正。
(1)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东汉蔡伦改进印刷术,为世界文化典籍的传播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3)魏晋南北朝时期,郦道元撰写的《神灭论》,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
(4)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约3000年的史事。
2024-02-2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