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郦道元和《水经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北京城市的水脉赋予了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材料一

①《水经注》

②《史记》

③《农政全书》

记载了魏晋时期易水的自然源头,发源于涿郡(今北京),其流向向东,流经长城以南地区,汇入大海记载了西汉时期冀州(含今北京)地区地势较高,该地区河流与黄河支流相通,向南汇入黄河记载了明朝时期北京城水利工程建设方案,其引白浮泉水,经人工渠过昆明湖从西直门入城,汇入积水潭

材料二

图1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图2 元朝大运河示意图

隋炀帝建东都洛阳,接连疏凿通济渠、永济渠、邗沟与江南运河,借助运河干线连接洛阳与东南地区,同时加强了与北方军事重镇幽州(今北京)的联系元世祖定都大都(今北京),先后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对大运河裁弯取直,利用运河干线直接连通北京与东南富庶地区,将江南地区的粮赋供给运往大都

材料三   北京城市发展与水文化相互作用,水与城的互动,成为蕴含丰富的文化水系。元代大都城的城市水域,造就了积水潭沿岸运河物资往来、商贸活动频繁,形成了从中心向城外郊区构成的同心圆向外放射的城市格局。明清时代,北京城市水系随着水资源的减少,城市水网被分割成自成一体的封闭水系,发展出城市各个阶层共在共享的立体文化空间。现代的北京城市建设,逐渐复原北京城市水文化的标志、疏通城市文化水脉,创造出新的北京城市文化生态,成为文化深厚底蕴、培育文化自信的新空间。

——摘编自耿波《北京城市水文化与城市生态》

(1)将材料一中的文献按所属的历史时期排序。(写序号)结合所学,任选一项,仿照示例进行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①《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记载了北京地区自然河流的源头及流向。

(2)依据材料二,指出大运河路线从隋朝时期到元朝时期的变化。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变化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北京城市水系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结合现实生活,对北京城市水文化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对下列书籍的评价正确的是(     
序号书籍评价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水经注》是综合性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山水散文汇集
《天工开物》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②③
2024-05-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赣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从如表内容可知,南北朝时期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人物贡献
祖冲之采用多年观测和计算的数据,编制《大明历》
贾思勰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著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
A.集中于农业领域B.成果领先于世界C.理论与实践结合D.坚持以民生为本
2024-04-04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A.华佗—医生B.李冰—都江堰C.郦道元—农学家D.小篆—秦朝通用的标准字体
2024-03-17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联盟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认真研读下面图文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贾思勰汲取农民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著成《齐民要术》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祖冲之在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A.集中于农业领域B.成果领先于世界
C.继承与创新结合D.注重以民生为本
2024-02-29更新 | 13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材料中图片C、F分别是哪一领域的典籍?
(2)根据示例,从上述传统典籍名著中,选择一部,叙述其历史文化内涵。
[示例]:图片D《水经注》:北魏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出《水经注》一书。它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也是一部山水散文汇集,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如果要进一步了解“古代典籍”相关主题内容,除以上六部典籍之外,再推荐一部中国古代典籍,并简述推荐理由。
2023-07-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金溪县锦绣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7 . 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A.张仲景B.贾思勰C.王羲之D.祖冲之
2023-06-29更新 | 140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十一中联片教研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8 . 解读古代典籍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名著,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传承着华夏的精神和文明。



(1)中国古代的典籍和名著,隐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从不同领域传承着先贤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按照示例,完成任务。
示例史学:____图片B____
任务一:根据领域提示,选择对应的图片
农学:____________
任务二:根据图片提示,自行拟写其对应的领域。
________:图片D
(2)古代典籍和名著,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根据示例,从上述传统典籍名著中,选择一部,叙述其历史文化内涵。

示例:《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作者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3)如果要进一步了解“古代典籍”相关主题内容,除以上六部典籍之外,再推荐一部中国古代典籍,并简述推荐理由。
典籍:
理由:
2023-04-0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五四学制)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并未迅速推广开来。目前,公元二三世纪的纸张出土极少,出土的书写材料还是大批的竹简。造纸技术的改进没有停止,古籍记载,用左伯纸书写表达,“妙物远矣,邈不可追”。王羲之用坚如蚕茧的纸张作《兰亭集序》,字体遒美,成传世珍品。唐代《北堂书钞》记载,东晋余杭令范宁规定写公文时不许用竹简和粗糙的纸,引发仿效。宋代《太平御览》记载,东晋桓玄掌握朝政后,曾下令宫中文书废除竹简,一律改用黄纸书写。四五世纪以后,竹简、木牍不再多见,主要是植物纤维纸了。

材料二   两晋南北朝时期,著述之风日盛,著作的范围和数量远远超过前期。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专著问世。在书法、绘画艺术上,出现了很多书画大家。他们所以能在书法、绘画艺术的天地里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纸的大量生产和普遍应用。佛教在两汉之间(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到四五世纪时,由于纸张充足,译经事业盛况空前。为了对抗佛教,道教师徒便发奋著书。

——上述材料均摘自路甬祥主编《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

(1)材料一的历史叙述参考了哪些类型的史料,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根据以上材料,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推广带来的社会变化,列举三例具体史实予以说明。
2022-06-18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雅思实验学校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小文同学利用元旦节去了三峡旅游。在旅游中,他听到了当地的一首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回到学校以后,他查阅了史书,发现这首渔歌早在北魏时期的一部著名的地理学著作中就已经记载了。这部著作应该是(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水经注》D.《九章算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