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科技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03 道试题
1 . 历史无处不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走进身边的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项目主题】走进身边的历史
【项目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从身边出发,探寻其中反映的历史,拉近学生生活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发展历史思维。
【任务驱动】
任务一:第一组同学们以“晋见中国·赏文明盛宴”为题,参观山西省博物院,下面是他们整理的部分文物信息。

①晋侯鸟尊

第一代晋侯燮拥有的高规格祭祀礼器,纹饰遍布全身

②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

北魏壁画,画中男女皆着宽衣博带,典型汉人着装

③隋朝胡人吃饼骑驼俑

陶俑刻画了满载货物的商人嚼着随身携带的饼子的景象

④陶寺遗址彩绘龙纹陶盘

龙形以蛇为原型,综合许多动物特征为一体,颇具礼器性质

⑤晋商日昇昌票号使用的票据

日昇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专营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机构

⑥金朝董明墓戏俑

戏台上自左至右为装孤、副末、末泥、装旦等角色





任务二:第二组同学以“人杰山西·品文化魅力”为题,搜集了家乡名人的经典作品。

作品一《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品二《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节选)

(明)罗贯中

曾丕问贾诩曰:“朕欲一统天下,先取蜀乎?先取吴乎?”诩曰:“刘备雄才,更兼诸葛亮善能治国;东吴孙权,能识虚实,陆逊现屯兵于险要,隔江泛湖,皆难卒谋……”


(1)请按时间顺序在空格处填写正确的序号。

(2)文物是历史的见证,镌刻着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迁轨迹。将上面一组文物与下表中主题进行匹配并仿照示例说明其承载的价值。

主题

文物及说明

文明摇篮

④表明陶寺遗址居民已经会制作陶器,从史前时期进入到文明时代
政治制度_______________
民族熔炉_______________
商业繁荣_______________

(3)请归纳上述文学作品的特点,并解读作品一蕴含的思想情感。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多校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2 . 许多个世纪以来,中国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蕴藏其中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宝,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之一。唐诗创作之繁荣,流派之众多,风格题材之丰富多样,各类诗歌体裁之完善齐备,皆表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其内容上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一位唐代的著名诗人和一部明清时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时出现的当时领先于世界的两项发明。
(3)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4)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开始落后的主要原因。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级历史学科期末专家命题能力竞赛参赛试卷(六)
3 . 唐代科举以诗作作为考查标准之一,涌现了2000多位诗人,创造了50000余首诗歌;元政府对从事戏剧、戏曲的艺人大力推崇与扶植,造就元曲的繁荣。可见文化的繁荣一定程度上得益于(       
A.民族交融的发展B.市民经济的繁荣
C.国家的统一局面D.官方的政策支持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市第一初级中学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科技创新是国家、民族强盛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见证荣耀】

材料一 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之上,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此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全世界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赵州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赵州桥的建造见证了我国古代哪一方面的成就。

【科技凝聚希望】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竣工,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37年,茅以升主持建成了钱塘江大桥,这是当时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有所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状况。

【科技成就非凡】

材料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等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科技开创未来】

材料四 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事业创新发展战略作用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南昌县三江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六)
2024九年级下·广东深圳·专题练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隋唐书法艺术难以超越B.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流
C.君主开明有助艺术繁荣D.对外开放利于艺术多元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7(深圳专用)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6 . 据史书记载,黄巢起义军在大风天“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死者约三百人。可见,火箭发挥了巨大威力。这说明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是在(     
A.隋朝初年B.隋朝末年C.唐朝末年D.五代十国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于文学写作,也要考帖经(注:儒家经典基础知识测验)。唐玄宗统治时期,采取“作诗赎帖”的通融办法,允许考生不考帖经,而以作诗代替。这样一来,更加提高了诗词在科考中的地位。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道路上达到了空前的成熟和繁荣。

——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鼎盛局面的名称。小梁认为,唐代科举考试“作诗赎帖”的做法,推动了唐诗的成熟和繁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

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2)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材料三   日本仿唐风气盛行,政府曾多次派“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受唐朝货币制度影响,708年,日本正式在奈良仿照唐“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这是见于文献记载的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自铸货币。

——《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8 . 诗人王维在他的诗《晓行巴峡》中这样描写渝州:“房屋道路层叠而建,……人站在高处一看,千门万户尽收眼底。两江之中舟船济济,许多人在船上进行贸易,形成了一处特殊的市场。”这说明(     
A.手工业发展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收益B.交通的便利带来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C.渝州是长江货物集散中转的交通枢纽D.渝州地区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七)
9 . 重庆的秀丽风光和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唐代多位诗人曾寓居重庆,留下了不少佳作名篇。下列作品中,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渝州时创作的名篇是(     
A.《宿巫山下》B.《八阵图》C.《夜上瞿塘峡》D.《夜雨寄北》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五)
10 . 胡姬诗特指描写胡人酒店中卖酒女子的诗。唐代诗人李白有很多胡姬诗,如《少年行二首》中的“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透过胡姬诗可以看出唐代(       
A.胡乐盛行,名家辈出B.战乱不断,国破家亡
C.民族交融,共同发展D.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