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朝的民族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31 道试题
1 .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在秦政权的内部和外部都普遍而客观地存在着潜在的分裂因素,主要是传统的分封思想和地域文化区别。

——摘编自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友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友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友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友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政权消除“传统的分封思想和地域文化区别”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一例隋唐时期民族关系“阶段性的友好”和宋元时期民族关系“阶段性的战争”的史实。
(3)材料三中指出“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清代在台湾和新疆地区的统治有何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证明清代在西南边疆管理上贯彻了“因俗而治”这一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
2024-06-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2 .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统治集团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它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国家亦是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如唐高祖之母为鲜卑化的匈奴独孤氏,唐太宗之母是鲜卑族窦氏,皇后长孙氏亦是鲜卑人。李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更容易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之所在,发展进步的民族观,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摘编自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民族政策特点。分析唐朝推行此民族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藏族民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五千五百种,使吐蕃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蕃和亲的影响。

材料三

辽政权地域内并不产茶,饮用的茶全部来自于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辽代具有茶叶图像元素的墓室壁画出现于澶渊之盟后,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结合壁画和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辽人的茶事活动,涉及礼仪、人际交往、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

——摘编自张景明《辽代壁画中的茶饮及相关问题》

辽墓壁画《备茶图》(约1093年)
河北省宣化张匡正墓出土。描绘了备茶的程序。从图中人物的服饰、发型分析,既有汉族也有契丹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辽人饮茶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

材料四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蒙古族横扫欧亚的同时自草原入主中原,跟随蒙古族而来的还有来自西域和中亚、西亚的众多民族,他们涌入内地与汉族交错杂居,汉族也迁居到周边民族地区。各民族长期比邻而居,互相影响,民族融合再现高潮。……回族、土族等新的民族共同体雏形在元代形成,蒙古族和汉族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成分。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元代形成民族大交融高潮的原因?

材料五: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华民族是一个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的原因。
2024-06-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
3 . 把握关键词,获取重要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通过引擎搜索某一关键词,得到的高频信息有“吐蕃”“宣政院”等。这一关键词最可能是(   )
A.新疆B.西藏C.台湾D.云南
2024-06-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局面】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的《忆昔》

(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他统治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技术创新】

材料二   

(2)唐朝前期,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唐朝时的生产工具的名称。

【和同(为)一家】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对外交流】

(4)唐朝时,我国和许多国家有密切频繁的交往,请你列举两个唐朝最有影响的对外交往的史实?

【文学艺术】

材料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除材料三中提到的诗人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被誉为“诗圣”的诗人是谁?
2024-06-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5 .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少数民族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历史上各少数民族不断迁入中原,为汉族输送了新鲜血液。各民族交融互动,共同构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孝文帝改革是北方少数民族主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经典史例,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中写下了精彩的不朽篇章。

——据国家民委《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唐代存在的三个多世纪中,虽各民族间时有战事和矛盾,民族关系有盛衰和强弱之变,但总体上来看,唐朝统治者始终奉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以“怀柔”的态度,达到了远国来降,四方朝贡的目的,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贡献了时代力量。

——据李敏、韩雨笑《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材料四: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友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据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孝文帝改革主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做法,并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唐朝统治者的“怀柔”态度处理民族关系中的体现。
(3)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概述其共同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2024-06-04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民族发展】

材料一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版图奠定】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出我国古代推行什么地方管理制度?概括两个制度的共同作用。
(2)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答出两点)
(3)清朝为管理图中A处设立什么机构?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拟一个主题。
2024-06-04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宣传“徐州汉文化”实践活动

①邳州出土的“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砖

②徐州楚王陵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③陶谦三让徐州;曹操徐州屠城
下邳城曹操鏖兵;吕布辕门射戟
关公屯土山;张飞大意失徐州

——徐州民间故事

④解忧公主,彭城人,其祖父为彭城第三代楚王刘戊。太初四年(前101年)前后,作为罪臣之后的刘解忧,被汉武帝招其为公主,和亲乌孙。和亲使团带去能工巧匠、乐队、卫士、裁缝等,使得中原的汉文化及先进技术也随之流入西域。

——《江苏地方文化史.徐州卷》


(1)阅读以上史料,其中可作为宣传“徐州汉文化”的第一手史料有_______。(直接写序号)
(2)③中的故事大多源于小说《_______》,辨别这些故事是否是正史,一般考证的方法是?
(3)依据史料④和所学知识,概括解忧公主和亲乌孙的意义。
(4)综合以上史料,概括徐州汉文化的特点?

材料二:史料实证

A 文成公主进藏时携带的琵琶

B 又增派援军,终于征服了越族,建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人民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在南北劳动人民共同开发南方边地的过程中,也修通了道路,特别是修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C 新刊印的《台湾府志》丛书

(5)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上述材料中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将史料所反映的历史史实按照时序正确排序_______。(填写字母)
(6)据材料B,概括这一时期为统治越族地区采取的具体措施。
(7)请归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共同主题。
2024-06-0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日照市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图2   元朝疆域(1330年)

图3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观察图1,唐代为加强对A地的管理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观察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时期与西南、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加强密切变往的方式有哪些?并举一例史实说明。
(3)观察图2,说说元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其中对B地和C地实行正式行政管辖的标志是什么?
(4)观察图3,写出清朝前期对A处管理设置的机构。
(5)通过上述材料探究,谈谈当面对国内外的分裂势力时,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2024-06-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唐朝诗人王建在《凉州行》中写到西域的“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中原“洛阳家家学胡乐“,诗词内容反映了唐朝(     
A.政治清明B.藩镇割据C.文化昌盛D.民族交融
2024-06-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五月份中考模拟测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
10 . 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问题。

【任务一:解读文物后的故事】

【任务二:阅读文献中的故事】

材料一 两千年来,这条通道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摘编自《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出现过众多璀璨的文明,比如文学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学串联起来,中国古代文学(即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构成了一部非常厚重的中国文学史。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学史》

【任务:聆听资讯里的故事】

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发现了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贡献人类健康事业

②中国主张一国两制、维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建设和平美丽的世界。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是脱贫攻坚主战场、是抗疫主战场……

——整理自新华社快讯

(1)如果说任务一的文物背后是多元一体的统一中国形象,那么请你来介绍一下它们共同的历史意义。
(2)任务二可以读出交流互鉴、文化璀璨的中国形象,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两个史实来介绍中国的这种现象。
(3)请你从中国形象的角度为任务三的新闻概括一个主题。在学习历史中,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历史资料?
2024-06-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初中学业水平检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