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1 道试题
1 . 小明同学正在学习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下面四个主题最符合这一时期特征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到元朝时,海上贸易空前活跃,它们为明代早期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最终产生了世界航海史上更璀璨的奇迹。”材料中的“奇迹”指的是(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明初,中国已有建造大吨位远洋船舶的能力。船员已懂得将多个指南针结合,更加准确地确定航向;并了解一些海域的季风变化。他们主要依靠大型风帆,同时借助桨楫之力进行远洋航行。可知郑和下西洋的实现得益于(     
A.中央政府的支持B.杰出人物的努力C.科学技术的领先D.和平的外交氛围
昨日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世界是个地球村,人类是个共同体。各地的交流、交往促进了世界的发展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主要路线

(1)指出材料一中A、B分别代表的古代国家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这两个国家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开元初,又遣使来朝,因请儒士授经。……其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仕历左补阙、仪王友(唐代官职)。

——《旧唐书·东夷传·日本国》

(2)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

——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

(3)材料三中“最伟大的远航征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根据材料三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材料四

成就概况
轮碾磨唐朝时发明,16世纪传入欧洲,并沿用至今
活字印刷北宋时发明,13世纪传入朝鲜、日本,17世纪传入欧洲
《授时历》元朝郭守敬主持编定,13世纪传入朝鲜、日本;近年来日本和美国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题表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共击匈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应募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一年多返回。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西传播。

——摘编自《张骞出使西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骞这次出使的目的是什么?其出使有哪些影响?

材料二   唐中期后,吐蕃和陇下势力崛起,陆上丝绸之路阻断。北宋建立后,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选择,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建立市舶司,鼓励中外商人贸易往来;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运用,促进了航运业发展,与宋朝海上贸易的国家达50多个,开启了一段活跃繁荣的对外贸易历史。

——摘编自《论宋代的对外贸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路贸易繁荣的原因。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比较表

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
目的扬国威于海外,以朝贡贸易促进中外交流。东方寻金和获得东方商品。
性质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朝贡贸易”。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影响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注:朝贡贸易是宋代以后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轴、车马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另。

(3)梁启超所说的“西方维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的梁启超这样说的原因。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图B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   宋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情况

朝代交流情况
宋代宋朝先后赠送《太平圣惠方》《神医普救方》《太平御览》给高丽(今朝鲜)使节。宋政府派使团前往高丽,带去100多种药材,包括牛黄、麝香等珍贵名药
宋代经市舶司由大食商人运往欧、亚、非等地的中国药材将近60种,包括人参、茯苓、肉桂等多种植物药及朱砂、雄黄等矿物药
元代伊斯兰教徒拉施德非常重视中国医学,主译了波斯文中国医学丛书《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加强了中国医学在阿拉伯地区的影响
忽必烈时期为满足“西域侍卫亲军”的医疗需要,设置了一系列专门机构,推广、发展民族医药,促进了民族医药和阿拉伯医药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1)图A中人物西行求法的目的地是_____(国家),他回到长安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图B中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_____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公元前4世纪的_____(事件)具有侵略性质,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依据材料二,归纳宋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主要方式。分析中外医药交流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交往交流的认识。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7 . 陶瓷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杰作,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使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白釉双龙耳瓶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越窑青釉八棱瓶

花瓷双系罐
唐朝陶瓷(部分)

材料二   元青花与清珐琅案例

作品说明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元青花中的美学精神源自草原。草原民族对于蓝天白云的热爱,借助权力的推动,逐步改变了中原民族对色彩的好恶。元青花瓷器成为贯通于各民族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清康熙画珐琅海棠花式花篮

18世纪是清王朝的全盛时期,传教士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法国洛可可艺术传入中国,使得此时的珐琅彩风格兼具西洋与传统的特征,达到中国古代彩瓷工艺的巅峰。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时期,青花瓷采用从伊朗地区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创造出后世无与伦比的永宣青花。宣德朝以后,整个明朝的国力下降,只能使用国产钴料,青花风格变得淡雅、柔和,官窑瓷器的烧造也渐趋减少,更没有发展出十分独特的特色。

——摘编自杨梦瑶《明代青花瓷钴料来源于中外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陶瓷艺术风格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出现该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作品,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宣德朝前后青花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阳江市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郑和下西洋期间,到达占婆18次,暹罗22次,满剌加15次,苏门答腊13次,爪哇15次,甚至不少国家国王也慕名而来。每抵达一国,郑和主动传授农作方法,教他们先进的耕种技术。在航海期间还肃清海上的盗贼。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     
A.明王朝制定了开放的海洋发展国策B.明朝外交的和平共享理念
C.为了把西洋地区纳入明朝版图D.中外交流形式出现嬗变
昨日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押题冲刺联考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9 . 学会识读历史图片,逐步树立时空观念。学生对中国古代史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图形资料。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A.民族交融加强B.强化对边疆的管理
C.古代对外贸易发达D.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押题冲刺联考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海外华人》记载了郑和对明仁宗的进谏“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推断郑和(     
A.积极拓展对外贸易B.具有海权思想和忧患意识
C.遵循天朝上国理念D.洞察东南沿海地区的危机
昨日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