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12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明初以如此巨大规模的船队,历时近30年,遍访‘西洋’30余国……船队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材料评价的是(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行
2023-06-18更新 | 730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下列图表,促成来华使节次数变化和技术交流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1369~1398年(洪武时期)

1403~1424年(永乐时期)

来华使节

平均每年次数

约6次

约15次

总次数

183次

318次

   

A.张骞通西域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哥伦布远航
2023-06-26更新 | 76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3 . 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A.规模浩大B.发展了与各国之间友好关系
C.时间跨度长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022-06-20更新 | 168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2年江西省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4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和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结论的是(       
A.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最大时有船200多艘
B.郑和的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和精美瓷器等各类物品
C.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远航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023-10-30更新 | 665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呼伦贝尔中考历史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5 . 康熙年间的《江宁县志·墓园》载:“……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永乐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宣德中复命入西洋,卒于古里国,此则赐葬衣冠之处也。”这座墓葬主人是(     
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
2023-06-27更新 | 650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6 .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装备、技术等方面都远远领先于西欧的远洋航行,但其目的并非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宣扬国威。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封建皇帝目光短浅
C.国内保守势力反对阻扰D.航行活动缺乏资金
2023-05-10更新 | 817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7 . 据记载,郑和第三次返航时“附古里(今印度地区)等十九国贡使来朝”;第五次出航“送摩骨都束(今非洲地区)等十五国贡使返国”。由此可见郑和远航(       
A.目的是接送外国使臣B.到达了西欧的国家
C.增加了明朝财政收入D.密切了与海外联系
2023-07-02更新 | 54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8 . 郑和下西洋既没有殖民开拓,也未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它毫无疑问并不同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并非近代的先声或是资本主义的序曲。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有利于中外友好往来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D.推动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023-06-19更新 | 60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生产方面,明朝工匠们使用由郑和下西洋进口的苏麻离青(又称“苏勃泥青”)为呈色剂,形成了永宣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又吸收波斯等文化的因素,产生了新器型(如扁壶、花浇)和新纹样。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B.传播了中国先进文化
C.促进了陶瓷生产水平的提高D.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2023-04-19更新 | 70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长安、洛阳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材料三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四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依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2)依据材料二,归纳宋朝对外贸易的成就。从手工业和科技两方面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
(4)依据材料四,说明以乾隆帝为代表的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5)依据以上材料,谈谈古代外交政策给我们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