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4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他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对材料所描述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位的皇帝是明太祖B.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C.主要目的是去抢占殖民地D.开创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2 . 开放是一个国家的姿态,也是一个文明的气度。九年级某班同学举行《开放的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交流促繁荣】

材料一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海上丝绸之路”与明朝哪一重大外交史实有关?该路最远可到达哪里?
【推开华夏门】

材料二   “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摘自《走进中国高层政要》

材料三

图一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                              图二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2)材料二中“杀出一条血路”意指什么事件?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何作用?
(3)比较材料三中图一图二所示开放地区地理位置的共同点,并分析中国近代和现代对外开放有何不同之处?
【反思应挑战】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新挑战?
2023-04-1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初中毕业班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3 . 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些故事,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张骞通西域                                郑和下西洋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A.祖国统一B.民族团结C.中外交往D.抵抗侵略
2023-03-12更新 | 156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3届江苏省兴化市戴瑶中学九年级一模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与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一些城市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摘自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和▲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率领?,当时的皇帝是谁?,“远征”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朝至清朝,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2023-02-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创新与开放,促进发展和进步,保守与封闭,导致停滞和落后。

【制度创新】

材料一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二   以下为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



(1)材料一中所说的制度是什么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选拔官吏的标准是什么?这一制度到了明代有何变化?
(2)材料二是指那一朝代的什么制度,有何意义?

【对外交流】

材料三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之语

材料四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   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3)材料三的的这位“伟大僧人”西行到什么地方?所处的朝代有何特点?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专门机构是指什么?
(5)郑和的海外贸易有何特点,有何历史意义?

【封闭落后】

材料六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       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6)材料六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
2023-02-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至唐朝,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材料二   宋代海船无论在设计上和技术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并以庞大、坚固闻名于世。此外,宋代海船率先应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使中国的航海技术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明清时期的海洋政策可以清晰地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如此的不同……前面一个阶段是从明朝开国到1500年前后。在这一阶段中,海洋政策的重要体现就是明朝的大航海活动,此时,中国经济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结构的转型,已出现了符合世界历史潮流的新趋向。然而,随着航海活动的终止,中国政府将自己与当时正在形成的世界市场隔绝开来。


(2)材料三中的“明朝的大航海活动”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大航海活动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以后明清时期的海洋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2023-01-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某班以“古代中外交往”为主题编演历史剧,他们搜集到如下素材:①丝绸之路,②玄奘西游,③澶渊之盟,④郑和下西洋。符合该主题的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 . 某校七年级开展古代历史人物专题展览。同学们搜集了四位历史人物的邮票,这些历史人物所代表的专题应是(     

A.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B.开拓西域的探险家
C.弘扬佛法的高僧D.远渡重洋的航海家
9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更是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沿着这条道路(丝調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治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自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唐朝经陆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一一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回答,哪些因素促使“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为管理海外贸易,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

材料四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一一伟大的和平使者》


(4)根据材料四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2019年《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5)请概括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的表现有哪些?
2022-10-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乐东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别人物内容结果
     天竺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日本鉴真6次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材料二


材料三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禁止海上贸易;……。1757年,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号”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人教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用一句话概括玄奘的主要贡献。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一次壮举,这一壮举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清朝对外采取什么政策?概括这一政策对我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在的对外交往提两点宝贵的意见。
2022-10-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乐东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