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科技源远流长,涵盖了各个领域。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 【伟大发明,社会变革】

发明一

图1造纸工艺流程图

发明二

图2泥活字版(模型)

发明三

       

图3司南(模型)

发明四

图4宋代火器(模型)


(1)将活动一中的四项发明与推论进行连线。
发明                        推论
发明一   推论1: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发明二   推论2: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改变了作战思维与交战方式,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发明三   推论3: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发明四   推论4: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活动二 【科技进步,医学发展】

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过其中所收录的书目及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体现我国中医的发展。②长期的社会战乱迫使人们更加重视医学的发展。③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很多外国医术传入中国被人汇编成书或者外国医书传入。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医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概念进一步向外扩展,人们不仅仅停留在去病除疾的阶段,更加注重生活水平的提高,例如《养生术》一卷。食疗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例如《服食诸杂方》二卷。⑤由于有些书籍年代过于久远,再加上人为与自然等因素的破坏,许多书籍都已经散佚在岁月之中。

——摘编自董健《从古典文献入手试论古代中医的发展变化》

(2)将活动二的史实与下列论述相对应。(填写序号即可)
推动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技术更新,农业繁荣】
相关描述生产工具朝代
耧车播种有神权,一日能教一顷全。耧车西汉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翻车东汉
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A唐朝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筒车唐朝
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秧马宋朝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填入A处内容,完善活动三中的表格,并总结表中生产工具的共同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通过对古代科技的了解,谈谈你的感悟。
2024-05-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初级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也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唐朝时,中国已发明了火药。中国的火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和巩固统治、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刊印书籍质量精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收墨工本费,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类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等

材料三:

秦汉至明清时期主要科技成就展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③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⑤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⑥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⑦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⑧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1)据材料一,概括这些发明传播的特点。
(2)据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能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不涉及”。
①宋朝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②宋朝政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出版。(     
③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     
④宋朝民间刻印的书籍质量好于政府印制。(     
(3)对材料三进行归类。
秦汉成就:___________,宋元成就:___________,明清成就: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就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谈谈你的看法。
2023-10-25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海南省文昌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二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中的统计

年代科技发明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1)据材料一,概括商代青铜器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综上所述,请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科技文化?
2023-10-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力量催人奋进,推动着人类前行。九年级同学以“改变世界的力量”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推荐科技巨著——感受科学力量】
(1)第一组同学准备推荐大家阅读两部科技巨著,请你写出推荐理由。
      
图一《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 图二《物种起源》

(2)第二组同学搜集到下面两位名人的讲话。据此说明他们讲话的背景及他们是如何力挽狂澜改变时局的。

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

1978年,邓小平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3)第三组同学围绕“中国力量”归类整理了下面三组话题,请你任选其中一个话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传统文化蕴实力——儒家思想《伤寒杂病论》唐诗《清明上河图》《红楼梦》
革命精神聚伟力——五四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
外交舞台展魅力——万隆会议重返联合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何原本》,古希腊欧几里得所著,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的数学体系,将几何知识从经验形态转变为完整逻辑体系。

《九章算术》,成书于秦汉时期,书分九章,主要来解决农田测量、粟米称量、农业水利工程测算等国家管理实用问题。

材料二:中国古代数学与农业经济有着密切关系,当时的思想家和数学家,主要目标是帮助君王统治臣民、管理国家。因此,从文化意义上看,中国古代数学可以说是“管理数学”,存在的形式是官方的文书,其本质是实用主义的目标和机械化的算法体系。在西方,由于商品贸易发达,对计算要求提高,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更多时间从事“非使用”的理论研究。古希腊盛行原始的民主制度,讲民主需要用理由说服对方。为了证明自己坚持的是真理,这使得学术上的辩论风气浓厚。先设一些人人皆同意的“公理”,规定一些名词的意义,然后把要陈述的命题,称为公理的逻辑推论。

------摘编自《中西方古代数学文化比较》

(1)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东西方数学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古代数学在不断交流中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加以说明。
6 .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问天”之路上探索。

材料一   北京古观象台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发挥着“观象授时”的重要作用。

明朝于1442年在北京建立观星台,设立钦天监进行管理。观星台顶放置着复制前朝的浑仪、浑象、简仪三件天文仪器。大学士徐光启聘请西方传教士,采用西法编撰《崇祯历书》时,多次赴观星台测验天象。

清朝建立后,将观星台更名为观象台,隶属于钦天监。钦天监在整理《崇祯历书》基础上颁行《时宪历》。清朝聘请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按照西方天文测量制度监制了六架大型铜制天文仪器,置于观象台。


(1)依据材料一,写出明清两朝在“观象授时”上的共同做法。

材料二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成功地进行了飞机试飞试验,为20世纪人类的航空事业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飞机的发明引发了一系列航空技术的飞速进步,从而极大地缩短了人类旅行、运输的时间,与通信的进步相结合使偌大的一个地球缩成一个“地球村”。它也为抗灾救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工具。飞机制造涉及一系列高新技术,因此,航空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一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姜振寰《科学技术史》


(2)结合学,写出莱特兄弟飞机试飞试验的背景。依据材料二,概括飞机的发明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2003年以来中国航天大事记(部分)

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7年10月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启探月时代
2012年12月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启区域服务,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2015年12月我国成功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送入太空
2016年11月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俗称“胖五”)发射成功
2020年7月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迈出了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1年6月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航天成就的特点。
(4)如果在中国空间站的“天宫课堂”开设历史课,讲授新中国航天英模的故事,请你结合所学,帮助推荐一位新中国航天英模并说明理由。
7 . 科技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年代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1~4002862%1738%
401~10003271%1329%
1001~15003857%2943%
1501~1840194%45394%

材料二   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材料三   2021年日本决定将福岛核废水倒入太平洋这一举动轰动世界,一家德国研究机构计算显示,从排放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将遭核污染影响。

——摘编自微闻网2021年4月1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数据,分析科技发展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1501~1840年间中国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人们在利用科技中存在怎样的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2022-05-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3月学情反馈融学单历史试题
8 .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在国家、民族发展道路上意义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并论述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文化元素摘要


材料三: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论述摘录。

论述
★公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出处
2016 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7 年10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融入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3)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紧扣“文化自信”的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2-05-09更新 | 5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押题密卷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汉朝下令宫廷官员组织各地改革并推广造纸技术
B.北宋毕昇用胶泥、铁板等材料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宋初政府开设许多官方印刷作坊并发展私人工坊
D.国家体制与经济繁荣是古代科技辉煌的重要原因
2022-04-13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6世纪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是政教合一的封建时代,欧洲中世纪的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而这一千年,中国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中华封建文明在大踏步前进。

——摘编自王渝生《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材料三   公元1~19世纪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

时间1-400年401年-10001001年一1500年1501年-明清前期19世纪
比例62%71%57%30%以下0.4%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以佐证以上观点。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中世纪欧洲科技受到阻碍和同时期中国科技发达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明清以来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比重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至少说两点)。
2022-01-27更新 | 32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