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抗战的爆发及日军暴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家书不仅记录了书写者当时的个人心声,还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环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下面两封家书共同反映了(   )
我军在战场上不仅取得光荣的战绩,整个华北的民众也对我军极表好感,他们都喊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们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与人民共艰苦、共生死。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不准备回到黄河南岸来(不撤退)。

——左权写给母亲的信(1937年12月)

只一小时突破敌人临津江的防御阵地……一夜时间将敌三十里的防御纵深全部突破,接着就将美军防御阵地亦冲垮,只五天时间打到汉城渡过汉江……美军一见到我们战士就要跑,或投降,他们真说我们是一支神军队……

——昊宝光致妻子的信(1951年1月)

A.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
C.反抗美国侵略者的斗争D.书写者浓厚的家国情怀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二)
2 .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有一支由上海漫画家组成的抗日漫画宣传队,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地,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抗日的炮声到哪里……抗日漫画就出现在哪里”。抗日漫画宣传队的活动(       
①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②表明了中国民众坚持抗战的决心
③体现了艺术创作与政治宣传相结合       ④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3 . 某校学生开展“诗画北京”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学习。

【活动1:画中北京·物华天宝】

第一小组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搜集到下列资料

①《北京八景图卷》(部分)纸本水墨(明)王线(fú)

“卢沟晓月”
描绘了卢沟桥在明月映照下的绝美景致

“居庸叠翠”
描绘了长城名关居庸关的秀美景致
②《皇都积胜图》(局部)绢本设色画(明)佚名

全图所画的内容描绘了明代京城各个阶层的人物
和形形色色的社会景象
③《北京宫城图》(局部)绢本设色画(明)佚名

图的最下方为北京城墙和丽正门(后改名为正阳门),往上依次为大明门(今已不存)、承天门(今天安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今太和门)和玄武门(今神武门),承天门是重点

(1)围绕图表中的内容,完成下表。
画作呈现的内容及特点材料(填写序号)
交相辉映的自然与历史之美
皇家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
生动的社会生活长卷

【活动2:诗词北京·物换星移】

第二小组开展关于北京的诗词赏析活动

辨诗明史①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帝京南面俯中原,王气千秋涌蓟门。渤解东波连肃慎,太行西脊引昆仑。
赏诗说史斜凝双星秋欲晓,西风万马血飞烟;多情最是芦沟月,犹照英雄肝胆鲜!

——老舍《七七纪念》(节选)


(2)依据“辨诗明史”栏目中古诗词,辨别描写北京的诗句是     (填写序号),并说明判断依据。阅读“赏诗说史”栏目中的诗词,写出与诗词相关的史事,并概括这一史事的历史影响。

【活动3:诗画北京·古都新貌】

第三小组规划北京中轴线的“City Walk”(城市漫步) 主题路线

                  北京中轴线示意图
(3)观察上图,参考示例,围绕北京中轴线地标,设计一条“City Walk”主题路线。(要求:至少选择3个打卡点,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City     Walk”路线主题:中轴线上的历史及商业之旅“City   Walk”路线设计:
(起点)正阳门箭楼

(途经)鲜鱼口

(终点)大栅栏
2024-05-18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面对日本法西斯疯狂的侵略气焰和残暴行径,无数中华儿女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史实。据材料一,指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地位。
(2)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民族气节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中的抗战英雄事迹一例,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民族气节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与探究,说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有何现实价值。
2024-04-17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押题猜想三 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押题猜想(北京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汲取精神之源,凝聚奋进力量

材料一   结合社会发展,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回答了时代之问。以下是宣言的节选:①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现代的工人却相反,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③(共产党人)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材料二

①1918年发表的《法俄革命比较观》

②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

③1919年《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载于其中)

④《觉醒年代》电视剧

材料三   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三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及其要义摘要如下:【历史经验之一: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经验之八:坚持敢于斗争】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历史经验之九:坚持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1)依据材料一,用宣言节选中①、②、③回答时代之问,填写在表格A、B、C处。(填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
时代之问回答
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A
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B
人类社会应向何处去?C

(2)某同学准备研究“李大钊和马克思主义传播”这一主题,请从以上资料中选出对研究该主题价值最大的两项资料。(填写序号)结合所学,指出影响李大钊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事件。
(3)材料三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从材料所列的三个方面经验中任选其一进行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国近代史或中国现代史中的典型史实,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2024-04-12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2020年夏,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八佰》上映后引起轰动。它讲述了1937年“八百壮士”在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坚守上海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英雄事迹。这一事件(     
A.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B.是淞沪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D.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2024-04-12更新 | 15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抗日战争

材料一   抗日战争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七七事变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8月—1938年10月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40年8月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2)参照示例,选择材料一中相互关联的事件(至少选择2个),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观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选择的事件:①⑥⑨⑩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国牵制日军最多。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依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以下关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材料,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2024-03-0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材料一   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某一君主的认同,对某个具体朝代的认同,或被后一朝代认同为“中国”“中华”者,不仅是那些汉人主导的政权

——摘自黄兴涛《重塑中华 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类别

开始时间

载体

事例

理论宣传

1931年

报刊

《红色中华》《斗争》等

大众宣传

1933年

木刻版画

《义勇军》《巩固团结,抗战到底》等

1935年

宣言书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8年

电影

《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等

1942年

秧歌剧

《军民大生产》等

教育宣传

1938年

冬学运动

冬季农闲时,将分散的农民召集起来开展统一的识字、读书、学习活动

材料三   中华大地上众多部落和民族,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和交融,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意识。甲午战后,中国人的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五四时期,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始初步形成;抗战时期,在共同抗战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编自孔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形成及其思想基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一个对“中国”“中华”认同的少数民族政权,并运用史实进行说明。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观念宣传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宣传中华民族观念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认识。
2024-03-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抗日战争:不朽的历史记忆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把以下事件补充在空缺处。(填序号)

                 ①台儿庄战役                                ②中共七大召开                              ③卢沟桥事变                                          ④百团大战

材料二   ①全面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组织22场会战,毙伤日军85.9万余人

②据不完全统计,卢沟桥事变到抗战胜利期间,全世界华侨捐款(不包括华侨直接汇寄国内的资金和各种捐赠物资),回国参战的华侨超过万人

③1941年8月,美国陈纳德将军创立的美国义勇航空队(飞虎队)正式编入正规军

④抗战期间,广大妇女积极行动,参与作战与救助,制作和征募军需物品,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⑤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的80多万关东军

⑥七七事变以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

(2)依据材料二,围绕抗战胜利的原因提炼主题,并分别选择对应的两个史实。
主题一对应史实(填序号)主题二对应史实(填序号)
(     )(     )(     )(     )
(     )(     )

材料三   共产党人符克在给父兄的家书中曾写道“国家亡了,我们就要做人家的奴隶了,抗战救国争取胜利,始终没有半点屈服、惧怕。”袁国平给侄子的家书中写道:“你应告诉家里,中国抗战前途很好,只不过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

——摘编自刘文静《抗战家书蕴含的抗战精神诠释》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抗战精神内涵的理解。
2024-03-08更新 | 2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