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抗战的爆发及日军暴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6 道试题
1 .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申报》随即接连发表对日评论;一·二八事变发生后,《申报》首先大量报道日军进攻中国军队的消息……随着卢沟桥的枪声响起,《申报》对抗战进行了更多报道。材料体现了《申报》(     
A.关注社会时局变化B.传播民主平等思想
C.专门发表政论文章D.号召民众抵制日货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河南信阳·二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37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导致中共革命策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两党矛盾彻底解除B.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传播
C.人民希望中国统一D.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明显地呈U字形进程。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 后期(民国时期), 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时期(1901—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材料二   从五四运动开始,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政党.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升”出了一片光明。

(1)请绘制示意图,呈现材料一中“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的三个阶段特征及对应的时间。
(2)据材料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新的政党”是引领近代中国“上升”的基本要素。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中考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在公布的一份宣言中说:“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据此判断,该宣言公布的背景是(     
A.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B.百团大战取得胜利
C.全民族抗战开始D.国民党内部流行“亡国论”“速胜论”
2024-05-3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模拟冲刺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
6 . 下表是20世纪上半期中国近代四大兵工厂之一巩县(今巩义)兵工厂的迁移历程。兵工厂不断迁移是因为(     

时间

历程

1915年

正式建立

1937年11月

迁往湖南株洲

1938年

迁往湖南安化县

1940年春

迁往重庆

A.北伐的胜利进军B.侵华日军的步步紧逼
C.北平的和平解放D.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2024-05-2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7 . 下面为抗日战争时期将士们的家书中的内容。它们共同反映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是(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

——1934年吉鸿昌

殊不知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1937年蔡炳炎

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

——1937年谢晋元

二月间我们全处在反扫荡中,敌人的残酷仍然如故。

——1941年左权(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C.打倒列强D.抗日救亡
8 .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4日)

材料二   “……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于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本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

——《抗日誓师词》(1937年7月14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宣言”出现的的原因。写出“宣言”对应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日寇决一死战”的结果如何?
(3)你从两则材料中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2024-05-26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商城县李集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9 . 1933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策略;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1936年,中共中央抓住西安事变的机会,将局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转变为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说明(     
A.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不懈努力
B.东北军民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瓦窑堡会议通过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D.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4-05-2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同学们搜集到了一些民主革命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三首军歌。请你分析歌词,完成任务。
歌名歌词(部分)
《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工农学兵,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
《八路军军歌》……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
《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我们是人民的武装……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三首军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请你另举一例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作品?依据材料分析“国民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3)你认为这些歌曲反映了军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2024-05-20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一模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