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请你对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进行探究。
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制度确立篇】


(1)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时间是哪年?

【艰难探索篇】


(2)依据提示信息,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提示信息相关史实
①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
②严重失误
③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特色理论

【民主政治篇】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它制定于哪一次会议?

【显著成就】


(4)请例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两项令人瞩目的成就。

【感悟历史】


(5)根据上述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艰难、曲折的历程,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何认识。
2023-09-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满洲里市第十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至今仍处于以1840年为时间起点的历史性大转型之中,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大国由盛转衰,深陷“落后就要挨打”之后,重新崛起的轨迹,其与历史上“治乱交替”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

“历史性大转型”的起点
资产阶级的
探索
派别救亡图存事件救国方略或主张
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

——摘编自顾骏《大国方略:走向世界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的表格。

材料二   下面场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启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新时代



(2)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其中材料二中两个时刻简述其“新”在哪里?

材料三   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危兆盖《论抗战精神》

材料四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并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战役一例。
(4)分析材料四中数据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施?
(5)通过以上探究学习,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感悟。
2022-06-1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中考考前模拟练习综合卷(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变革”成为经济主旋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承包给农民,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断的“变革”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揭开“变革”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概括在农村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及该措施的意义。指出“变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1980年下半年开始,4个经济特区相继投入开发建设。短短几年间,特区经济迅速崛起,仅以深圳特区为例,从开始兴建到1983年,就和外商签订了2500多个经济合作协议,成交额18亿美元,引进了一批设备和技术成果.1983年与1978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财政收入增长10倍,外汇收入增长2倍。

——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方式及其成效。

材料三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摘自《亚心网》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材料四   一组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
19783642亿元15
19901.9万亿元10
200010万亿元6
201041.2万亿元2

(4)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021-07-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如下面表格)

1980年产量5.2亿公斤
1981年产量6.7亿公斤
1982年产量7.15亿公斤

材料三   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睡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江三角、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
(2)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根据材料二回答,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与深圳同年建立的属于广东省的经济特区。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特区的作用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当今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
2021-07-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遏迫下,坠入近代的屈导、彷往与困惑的深渊。近代前期,为挽牧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技国道路,走过了自牧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常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坎界碑”含义指什么?

材料二19. 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2)材料二中“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知识分子”为实现救国自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这次探索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以学 生为先锋的民众运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展开,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大中城市。据统计,运动波及全国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

——摘自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

材料四 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旧中国完全死亡”的事件并说明理由。

材料五1978年以来我国取得的部分重大成就

项目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 7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990865. 1亿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355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27.8万亿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提高到2018年的28228元
贫困人口从1978年末的7.7亿,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

(5)根据材料五表格,分析我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2021-05-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经历了从屈辱到独立再到富强的曲折发展过程,请你联系所学的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从封闭落后迈向了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


(1)图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场景,这个条约它是什么?与图一直接相关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图二场景反映的是哪一伟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表格反映出在198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猛增,与我国在农村推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主要在哪一方面取得的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取得独立、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
2021-05-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内蒙古扎兰屯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7 . 2020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这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获得民族独立、重振民族辉煌的奋斗史。

材料一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材料二见证历史的建筑


材料三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摘自统编初中历史新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材料二的三幅图片都是见证历史的重要建筑物。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或四字词语描述它们见证的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影响。
(3)材料三的社论发表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这一认识的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理论名称地位或作用
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          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5)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你得到了哪些精神财富?(要求写出精神的内涵)
2020-08-1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简要历程


①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安徽凤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③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


(1)请将材料一表格下的史实填入表中的相应位置。(填序号)

材料二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贸易港的有利条件。

材料三   中国在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社会进程中,日益走进世界舞合中央,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但也迎来了更多“成长中的烦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站起来“和“富起来“的标志,“举出“站起来和“富起来”过程中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史实各一例。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归纳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特点。
2020-07-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内蒙古包头北重一中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为了吃饱肚皮,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

材料二:下列表格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制表)

表1:1980年和2017年北、上、广、深GDP对比(单位:亿元)

城市年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1980年139311572.7
2017年28000.430133.8621503.1522438.39

表2:1980年和2017年北、上、广、深人均GDP对比(单位:元)

城市年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1980年154427251160835
2017年129000124600153118183645

材料三: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判断,该事件后来促成了中央政府哪项有关农村的改革措施?说说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2)分析材料二统计表回答,深圳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强国富民”道路的名称,并回答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你应该懂得什么样的道理?
2019-07-08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卷
10 . 【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探究】

一位初中历史教师组织中国近现代史复习,以下是课堂的部分实录:


(1)教师进行知识梳理时出示了一张幻灯片,请你把空出的部分补全。
时间事件标志
1840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
1919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49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56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78
(2)分组活动结束后某同学代表本小组展示讨论成果:“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倾听同学的发言,你发现了他的一个错误吗?请指出并帮他改正。

在活动中教师提供了1959年某部门制定的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表(见下表)

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3)1953~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接着指出1958年的数据是虚假的,请分析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023-08-0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