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1921-1949年民族解放之路】

材料一:


①中共一大②南昌起义③井冈山会师④遵义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选择其中的任意两件事(图2除外),写出其在中国革命进程的地位或作用。
例:图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材料二: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的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阅读材料二的内容,说出中共中央发表抗战宣言时的背景。结合所学,谈谈中国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原因。

【1949-2019年民族富强之路】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的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周年部分大事记:



(3)联系所学,写出材料三中标志“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的相关事件名称。图示梳理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请在B、C两处横线部分补充相应内容。
第一,标志中国新生的事件是______
第二,标志伟大转折的事件是______
第三,B处横线部分应填的内容是______
第四,C处横线部分应填的内容是______
2021-09-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2020-2021学年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2020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这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获得民族独立、重振民族辉煌的奋斗史。

材料一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材料二见证历史的建筑


材料三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摘自统编初中历史新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材料二的三幅图片都是见证历史的重要建筑物。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或四字词语描述它们见证的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影响。
(3)材料三的社论发表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这一认识的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理论名称地位或作用
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          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5)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你得到了哪些精神财富?(要求写出精神的内涵)
2020-08-1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动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国内外大势呼唤我们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做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内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从思想、政治、组织三方面阐述)

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列举1980年我国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的经济特区两个?经济特区的建立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有何意义?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共十九大报告》


(4)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取得哪些举世瞩目成就?(至少列举两项)
2019-07-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改革是发展的直接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1)材料一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哪一经济政策?它是哪一政策推行引发危机的背景下出台的?

材料二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2)材料二中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什么?这一行动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觉醒,正是这个伟大的觉醒孕育下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广东视察时的讲话

(3)材料三中“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坚持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汉白玉浮雕(部分)



                                        ① 抗日游击战                                   ②五四运动                                        ③金田起义

                           ④ 胜利渡长江                                                     ⑤ 南昌起义                                                  ⑥武昌起义

材料二   1953-1957年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工业化建设方面,选择了与苏联类似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能帮助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快速建立全面工业化的基础,将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国、此外,新政权急需发展的国防工业也需要重工业的支持。同时,国家通过三大改造把私有经济纳入计划轨道,支持和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

——百度《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摘编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汉白玉浮雕进行分类。(填写序号即可)
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______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_______
(2)参照示例,任选材料中的一幅浮雕(除浮雕①外),简述其被确定为纪念碑浮雕的理由。

示例:浮雕①抗日游击战理由: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以游击战为主要形式进行的战争。它是人民革命力量在弱小的情况下,为了战胜强大敌人并求得发展壮大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武装斗争形式,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并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式”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至少两个)。
(5)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探究,谈谈你对中国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2024-03-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探究】

一位初中历史教师组织中国近现代史复习,以下是课堂的部分实录:


(1)教师进行知识梳理时出示了一张幻灯片,请你把空出的部分补全。
时间事件标志
1840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
1919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49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56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78
(2)分组活动结束后某同学代表本小组展示讨论成果:“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倾听同学的发言,你发现了他的一个错误吗?请指出并帮他改正。

在活动中教师提供了1959年某部门制定的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表(见下表)

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3)1953~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接着指出1958年的数据是虚假的,请分析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023-08-0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5~1851年,英国人口倍增。人口集中点已由农业区转向棉纺织等工业区,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的人口增加了近11倍。1851年时,英国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变化,由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并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变化》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人口总数不断增长,到2006年人口总数超过13亿,其中城市人口比重情况,如图所示:

   

中国1978-2006年城市人口比重统计图

——摘自赵鑫《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城市化发展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英两国对世界现代化发展作出的贡献。
2023-06-29更新 | 40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真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1843年到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清政府统治晚期,除既有的被迫开放的条约口岸之外,主动开辟埠头三十多处,称为自开商埠。面对甲午战争之后的财政困难,总理衙门奏说:计惟添设通商口岸,籍禆饷源。相对于约开口岸中各种主权的丧失,自开商埠由我自握其权……以期振兴商务而保主权。自开商埠的发展,带动了近代工业、金融、通讯、城市建设等经济部门的兴起。

——摘编自刘文俊《自开商埠及城市近代化》

材料三: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一个从经济开放到文化交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格局,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持续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已经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型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摘编自沈迅《浅论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的渐进发展及其意义》


(1)材料一中“广州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是什么条约?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自开商埠”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根据材料三,指出40多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认识。
2023-06-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二中国际实验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方式,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商业贸易较之春秋战国时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秦始皇统一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因此,秦代的商业广告宣传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即在官府的管理下有了统一规定和要求。

——杨海军《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史》

(1)写出材料一中秦代商业广告宣传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新政府深深体会到舆论的重要性,利用新兴媒体广告等作为舆论传播的手段,来贯彻、实施新制度、新政策以启蒙民众。这一时期广告媒体最显著的就是报纸事业的大量出现,日本现代广告在新的社会和经济土壤中萌芽并成长起来,由此进入了现代广告的发展阶段。18717月政府又公布了新的新闻条例,开头即是报纸应以在知识上给人类以启发为目的而开启人民的知识,就是要打破顽固狭隘的思想,担任文明开化的先导

——摘编自秦臻《中外广告简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日本这一时期广告的特点,并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1949—1952年底我国广告业的整顿和恢复时期,为人民广播广告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953—1956我国对广告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那些分散的各自经营的广告行业被改造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公私合营的广告公司
1979—1986中国传统广告的复苏期,中国广告业突破了当时人们对广告的偏见,形成了最基础的广告市场,并开始引进国外广告的先进理论
1992年以来现代广告意识逐渐觉醒,中国广告市场开始步入繁荣时代。在中国广告探索现代模式的过程中,邓小平的视察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对中国广告的影响深刻而长远

——整理自杨海军《中外广告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相关史实梳理我国广告业发展的历程。
2023-05-25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__________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编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四     从救亡图存到复兴逐梦,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需要全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不同时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摘编自《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的九个关键词》


(1)结合所学,在材料一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会议名称,并指出该会议确定的全党工作的着重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2023-07-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一中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