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共道路探索”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同年7月,汪精卫在武江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大批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当时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摘自任学安、周艳著《复兴之路》

材料三

1998年,上海造币厂发行了一枚纪念章(上图),以纪念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该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全面拨乱反正的开始,是伟大转折的开始, 自此社会主义建设迈入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此确立。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图A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图A所示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指出从图A到图B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一五”计划哪项成就?根据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概括“一五”计划取得胜利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根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4)指出材料四所述中国道路是什么?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道路探索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8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联考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2017年,在历经炒股、炒房各种浪潮后,“回归实业”成为了中国舆论关注的热点。从全球角度看,重提制造业、回归实业发展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的热点议题。立足于中国,从近代出发,共同见证实业的昨天与今天。

材料一   李鸿章自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材料二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三   1978年时广东没有一家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工厂。30年后来广东南部的人,却可以看到摩天大楼,世界级饭店和高速公路。到1992年邓小平退休时,估计有一亿人次涌入广东的沿海地区。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四   2015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建议推进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对接,其核心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为制造业发展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除了“智造”企业在对接,中德两国的“工业城市”也在对接。20164月,佛山联合10个中国城市和7个德国城市共同组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以促进联盟成员之间互补发展、创新融合为目标。2017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珠三角九市二区携手迈入全新时代。

材料五   20174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主要是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李鸿章一辈子“勉强涂饰”、“裱糊”大清的目的是什么?客观上说,他的“裱糊”活动并非完全“虚有其表”,这是为什么?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后广东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催生中国企业2001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推行的两项重大举措核心精神是什么?主要目的是什么?
(4)作为湘潭市民,请你为湘潭后续发展提出2点建议。
2022-05-2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湘潭县石鼓镇歇马中学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
3 .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宋书》

材料二: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较之晚清政府,明显地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色彩。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利用掌握的部分权力,制定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继续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认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是权力过于集中。次年,国务院宣布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验,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等。到1984年,又把农村行之有效的承包制引入企业改革中,政府对国营企业的,拨款改为贷款,进而改为股份制。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这一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
(2)材料二认为“民族工商业的继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对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型有什么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当今国际经济背景分析,进入90年代后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综上所述,概括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1-06-0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湖南省长沙雅礼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要求。
[党的历程刻骨铭心]

材料一   重大事件时间轴(局部)



[党的建设利国利民]

材料二   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搬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根据《深圳口述史》(下卷)整理

材料三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党的思想旗帜飘扬]

材料四   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材料一时间轴中1919年与1949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大事,请仿照材料一,绘制一个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事件事间轴》(不少于4个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1-07-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醴陵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做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重要会议是什么?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

材料三"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且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


(3)材料三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什么?请写出他们从经济上"改造国家"的口号。

材料四 为了维护自由经济,不得不改变自由经济,为了维护民主制度,不得不调整民主制度。

——罗斯福 1933 年在美国国会上的讲话

"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本阶级的背叛者"

——美国大垄断财团对罗斯福的批判


(4)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主要背景是什么?美国大垄断相批判罗斯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上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021-05-0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6 .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面临过很多次或果敢坚定、或审时度势的选择。鉴古知今,正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曾北上京津向李鸿章上书,但是李鸿章并没有重视他的意见……而在北上京津的过程中,他发现清朝的腐败比他原先了解的要严重得多,这时,他确信“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决心发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的思想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孙自远《浅析孙中山的革命认识变化》

材料二   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当局认识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称霸世界的前奏,苏联如被灭亡,他们自身也难保,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吴于塵、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周恩来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材料四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征程中做出的一些重要抉择。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末孙中山的思想有了什么“质的变化”?请用一句话概括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背景。该宣言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照片定格的历史瞬间发生在哪一年?尼克松的“破冰之旅”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怎样的转折?
(4)从材料四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围绕“块择”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5-25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押湖南省卷第18题 中国近现代史-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湖南省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示意图

——摘编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材料二   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以及相应的改革举措,都是在回应西方列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政治经济压力,同时回应国内的社会矛盾,这些现代化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

——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三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锲而不舍、赓续接力,付出超乎想象的艰辛努力,依靠勤劳智慧苦干实干拼搏得来的。中国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式现代化是致力于实现世界和平和睦和谐的现代化。

——摘编自周文《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的内容并概括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晚清现代化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覆灭清王朝,推动中国近代化深入的历史事件。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怎样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实现自身发展,中国共产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综上,请你谈谈对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认识。
2024-04-01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歌谣脱胎于时代社会基础,映射着时代价值取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四: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七子之歌·澳门》


(1)材料一是哪一支军队的战歌?在这次“保家乡”的战争中这支军队展现了怎样的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能体现“社会主义好”的三个具体事例。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请写出材料四这首歌在1999年后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的背景。
2023-07-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去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党史知识的高潮。阅读材料,完成探究。
【图片中的党史】

材料一   下面是搜集的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图片史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幅作品介绍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书信中的党史】

材料二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写给妻子的家书

上月二十六日电,知道你们已平安的到达延安……你们走时正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开展之时,不久结束第一阶段又开始了第二阶段,也获得了预定之战果……本来分别是痛苦的,但为了工作,为了进步,为了于党有益,分别也就没有什么了。
(2)材料二中左权将军所在的八路军改编之前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该部队改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请根据书信内容判断书信写于哪一年?
【会议中的党史】

材料三   下面是搜集的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史料。



(中共一大)             ②(遵义会议)                           ③(中共七大)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五大》        ⑥(中共十九大)                  


(3)结合所学,根据材料三中的会议内容或意义,请自主确定一个主题并选择相应的会议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达规范)
2022-11-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一)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A.时间B.背景C.内容D.影响
2022-06-21更新 | 1139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外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