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A.时间B.背景C.内容D.影响
2022-06-21更新 | 1139次组卷 | 2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渊源……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诞生于农耕社会,而西方的传统节日则多是建立在宗教文化上。中国节日庆祝的仪式性更强,而西方的庆祝方式却比较简洁,而且内容多以宗教的形式为主。在庆祝节日的过程中,中国注重集体性和大局性,体现出团团圆圆的意向,西方国家对个人的价值更加注重。

——摘编自覃丽霞《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分析》

材料二   某校开展研究古代传统节日习俗的系列课程,以下是整理的部分史料: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节日文化出现了很多变化。中国的传统节日对广大民众而言依然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同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新的节日纷纷创建,节日的内涵大大增加。节日习俗也发生变化,传统节日一些落后的、封建的习俗遭到无情的冲击。在一些特定人群和特定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节日,而这些特定节日的出现基本上是外来的纪念性节日,如儿童节、劳动节等。

——摘编自赵凤玲《欧风美雨影响下中国近代节日的变革》

材料四   以下是论文《建国后<人民日报>劳动节报道研究》的目录节选:

第3章纪念的劳动:《人民日报》“劳动”内涵的建构与变迁…………………………42

3.1   1949-1965:生产建设,增产节约…………………………42

3.1.1唤醒劳动意识…………………………42

3.1.2广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44

3.1.3支援维护世界和平事业…………………………47

3.2   1966-1976:革命斗争,生产斗争…………………………49

3.2.1政治第一,鼓吹个人崇拜…………………………50

3.2.2开展“斗、批、改”…………………………53

3.2.3抓革命,促生产…………………………56

3.3   1977-1991:改革为先,发展第…………………………57

3.3.1徘徊中前进…………………………58

3.3.2突出主人翁地位…………………………59

3.3.3鼓励奉献牺牲…………………………62

材料五   长春师范大学为了解西方节日文化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数据显示:

“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了解程度及态度”表示“喜欢”的占比68.2%表示“过不过无所谓”占比12.2%
“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原因”66.5%的学生认为形式轻松愉悦。47.3%的学生认为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

21世纪是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碰撞、激荡和交融。应在包容西方节日文化的同时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使“90后”大学生形成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意识。

——摘编自赵瑞杰《西方节日文化对“90后”高校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1)依据材料一指出传统节日的价值,并归纳中西方节日的差异(两个方面即可)。
(2)上述史料有助于研究哪些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
(3)按史料的载体,对上述史料进行分类。(写序号即可)
图像史料:______       文献史料: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以来节日的变化(两点即可),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产生的因素。
(5)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列举3.1阶段“生产建设”的成就(两例即可),分析3.2和3.3报道产生的时代背景。
(6)依据材料五概括作者对中西方节日文化的态度,并归纳作者的研究方法。
2024-05-20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向西方学习】

材料一: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他们的基本选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选择最后是否成功,为什么?

【走自己的路】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妻是沿着一条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材料二中,共产党人开辟的这条“独特的道路”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这条道路成功开辟的原因。

【革命性变化】

材料三: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1949-1956年期间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有哪些英明举措?(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各举一例)

【伟大的成就】

材料四:我国新时期(1978-现在)的建设成就(部分)

领域内容
社会经济40年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移居世界前列,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人民生活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农、食、住、行、用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21世纪初,脱贫攻坚战成果不断,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根据徐蓝、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整理


(4)根据材料四,分别写一例我国在新时期经济建设和外交两方面取得的成就。以上成就的取得与哪一历史性决策有关?

【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五: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5)依据材料五指出,党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呈现的特点。(两点即可)
(6)作为青年学生,你可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怎样的努力?
2023-09-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大力旺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初验收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底,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是一个光辉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材料二:1984年10月召开的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

材料三: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1)材料一中的“新时期”是以哪次会议为开端的?
(2)材料二涉及的重要会议是什么?随后展开的城市改革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请写出材料三中涉及的“四个经济特区”中的两例。
(4)通过则材料,请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2023-08-2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抚松县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余年,是一个古老民族赓续千年梦想、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国家带领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重新走向世界的时空进程。王老师以“奋斗·创新”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加。
任务一【奋斗·新精神】
   
(1)两组“最美奋斗者”分别出自哪一历史事件中,分别简要介绍四位人物的事迹,并概括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
任务二【建设·新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贡献及意义。
任务三【开创·新局面】
   
(3)上图5、图6两次会谈要解决的问题有何不同之处?结合所学谈谈国家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的原因(两点即可)。
任务四【开辟·新道路】
(4)请完成下表①②处空白内容的填写,并归纳两条道路的共同之处。
革命道路建设边路
马克恩主义理论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实践国情: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①的革命道路。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国情:落后的生产力不能清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文化大革命”带来巨大损失。道路: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走出一条②的建设道路。结果:中国走向高强。国际地位提高。
2023-09-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材料三   (落后的个体经济)它与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这种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已日益表现出不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改善生活的需要,……为着进一步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用明白易懂而为农民所能够接受的道理和办法去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迅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指出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具体形式,被誉为是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的具体措施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升至2017年的827122亿元。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761.5万人,比1978年增长近19倍。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之后,截至2018年对宪法共进行了5次修改,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

——摘编自罗平汉《伟大的改革开放》

(4)据材料四,归纳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据所学,指出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

材料五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

材料六   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19796月,万里找陈云说安徽一些农村搞起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陈云回答:“我双手赞成。”之后,万里又同邓小平淡。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6)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安徽最早搞起包产到户的地点是哪里?后来在党中央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中国农村推行了哪一促进农业发展的具体制度?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到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材料二   1953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开始建立中国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1955年,中国第一款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材料三   1978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表



(1)材料一中“把中国拖入世界”的这场战争是什么?写出中国近代开始“寻找新出路”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出现“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工业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数据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一变化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施?
(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2023-05-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三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到1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二: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三:1978年—2018年中国经济调查表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343元

2018年

900300亿元

28228元


(1)1953年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请你写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2)材料二中的民歌创作于1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运动?
(3)材料三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通过以上问答,你有何认识?
2022-10-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

材料二: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邓小平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因此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与哪次会议有关?
(2)材料二习近平的讲话是在哪一年?当年与深圳同时设立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城市?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2021-07-2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建党百年,沧海桑田,神州旧貌变新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南湖革命纪念馆,记者见到了党的纲领和决议。纲领第一条明确提出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之所以这个党能不断壮大,是因为这些人始终心怀为人民、为民族要奉献一切、牺牲一切这样一个宗旨。

——摘自《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在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时,党召开了两次会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选编自《学习强国》

材料三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曾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什么?
(2)写出材料二中“两次会议”的名称,并指出两次会议中确立的领导核心分别是谁?
(3)依据材料三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学生能做出怎样的贡献?
2021-05-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吉林省延边州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