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023·上海·中考真题
1 . 深入实地考察史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时间事件
1897年商务印书馆建立
1905年清政府委托其编新教科书
1921年茅盾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早加入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也成为商务印书馆的第一位党员
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运动指挥部在此建立
1933年中国共产党在此编写文化类书籍,促进文化发展,抵抗日军侵略
1954年公私合营
1981年分辑刊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1)商务印书馆建立时的背景是什么?______________
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实业救国”浪潮兴起
C.《辛丑条约》签订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1905年后,为顺应时代需求,配备印新教科书给新式学堂,这体现了废科举,兴学堂。据此,请问1981年出版国外学术著作汉译本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商务印书馆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3-09-12更新 | 25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中考历史真题
2 . “关键一招”

某校开展了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活动。其中一个小组以“改革开放”为主题收集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二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材料四   1984年发行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原件)


材料五   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变化为背景创作的小说


材料六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翟志刚太空漫步



(1)(         )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对研究“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这一主题而言,可以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任选两则材料,填写材料编号)
(2)A同学认为材料五没有史料价值,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基于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这句话的理解。
2022-01-1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材料一中“革命势力”发展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材料二中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一、二、三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过哪三次转移?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工作重心转移的认识。
2021-05-2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小李阅读课本“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时,联想到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一起来学习吧。

材料一:

材料二:1843年,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与扩张,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市政设施的完善,上海很快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1949 年,上海人口达到500多万。之后,上海行政区不断扩大,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材料三:

注:城市化率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
1.结合材料一,描述1776-1893 年中国人口变化状况,简要说明原因。
2.结合材料三,自选一个年份,简要说明此时上海城市化率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上海城市化历程的认识。
2024-05-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一   “铁人”王进喜


   

材料二   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材料三   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表


   
材料四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五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六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共二十大报告

(1)请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将下表补充完整(填写序号)。
历史时期材料序号
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逐步形成材料__________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建设道路的探索材料一和材料__________
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材料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材料__________和材料六
(2)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历经艰难曲折,从“独立自主、主动融入、聚焦特色”,不断深化拓展。为研究“中国主动融入世界”这一主题,你可以补充哪则史料并说明原因。
(3)基于史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6 . 二、时代声音

经典歌曲代代相传,饱含情感,折射出时代的光影。

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歌曲部分歌单。

序号创作年代歌曲名歌词节选
1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21957年《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一定来到!
31963年《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向前进!向前进!
41981 年《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51994 年《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1.歌曲1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歌曲2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何时在我国建立起来?
2.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坚持走在建设的“大路上”。请列举20世纪60、70年代新中国建设成就各一项。
3.《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词作者在深入田间后,写下了“西村纺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国打场”的佳句,反映了广大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巨大变化。1982年歌曲问世之后,老百姓纷纷要求重播,仅当年的点播率就高达1500余次。由此可以看出,歌曲具有怎样的证史价值?
4.歌曲5中讴歌了为改革开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位老人”,他是谁?人们怎样称誉他?人们这样称誉他的原因是什么?
2022-11-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星火学校2021-2022学年(五四制)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不懈追求,也是富强之梦的必经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提出改“土车为铁路”的主张,在当时遭到一片反对。奕䜣深知会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认为此事“无人敢主持”。反对者提出修筑铁路将“有碍民间车马及往来行人,徒滋骚扰”,还有人上奏说铁路会惹怒神灵,招来巨大灾难。洋务派重要人物刘坤一以圆滑著称,知道反对修铁路者力量强大,所以上奏时模棱两可,认为修与不修各有利弊。最后修筑铁路的争论以洋务派失败告终。

——摘编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外资企业在中国采煤、冶铁。石油和电力工业的总产量分别占到了56.8%,95%、100%和77.1%,在自来水、电车和煤气中的产量份额也分别高达50.7%、82.8%和100%。外资企业凭借自己在资本、经营乃至政治上的优势,常打压和兼并民族资本竞争对手,在1917-1931年间,有18家中资纱入,被外国资本以借款抵押等方式吞并。

——许涂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数(以1978年为100)

1952

1958

1970

1977

1980

1990

2000

2010

2016

2020

4.3

25.2

56.0

75.0

116.8

208.8

404.3

2005.1

2541.3

3350.4

原煤

10.7

43.7

57.3

89.0

100.3

174.8

161.5

523.5

551.9

631.1

原油

0.4

2.2

29.5

90.0

101.8

132.9

156.7

195.1

191.9

187.2

发电量

2.8

10.7

45.2

87.1

117.2

242.1

528.3

1639.6

2393.8

3031.6

——资料来源:对应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局数据绘制

(1)据材料一,归纳“修筑铁路的争论以洋务派失败告终”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制约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工业成就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工业化的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2-07-16更新 | 42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中考历史真题变式训练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