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农业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还分得大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普遍添置了新农具,改善和扩大了自己的经营。1949年到1952年的农业迅速发展,全国农业产值1952年比1949年增长了48.5%

农民分到了劳动生产工具

(1)指出材料一中“这一政策”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在资源极度稀缺的背景下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1959年,在以农机化为核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农机化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方师乐、黄祖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演变与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说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象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的社论,其中写道“只要像南海县那样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地的潜力,发挥集体和社员的积极性,每个地方都可以在现有水平上有较快的发展。南海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状况可用一个‘活’字来概括。无论是社员、干部,务农还是务工,搞养殖还是搞种植,各条战线协同一致……无论是国营企业、集体经济还是社员家庭副业,到处充满生机……解开了农民的手脚,农村经济很快由死变活,生财之道越多,农民生活越富。”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一报道应该发生在     。(写序号)并说明判断理由。
①20世纪50年代末,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20世纪8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24-05-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诊断历史试卷
2 . 农业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中“这一政策”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在资源极度稀缺的背景下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1959年,在以农机化为核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农机化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方师乐、黄祖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演变与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说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象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的社论,其中写道“只要象南海县那样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地的潜力,发挥集体和社员的积极性,每个地方都可以在现有水平上有较快的发展。南海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状况可用一个‘活’字来概括。无论是社员、干部,务农还是务工,搞养殖还是搞种植,各条战线协同一致...无论是国营企业、集体经济还是社员家庭副业,到处充满生机....放开了农民的手脚,农村经济很快由死变活,生财之道越多,农民生活越富。”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一报道应该发生在。(写序号)并说明判断理由。
①20世纪50年代末,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20世纪8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23-07-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自产生以来已经走过500多年的历史,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到制度,社会主义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是根据材料绘制的社会主义发展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在①②处填写正确答案。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___________。
②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___________。

材料二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 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马克思、恩格斯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的原因。

材料三   下面是不同时期中共党员总数的发展变化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 A、B段中任选一段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历史事件遵义会议(19351月)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月)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全会冲破长期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根据材四比较两次会议的相同点任选一次会议,结合所学,分析其召开的历史背景。
2021-05-06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燕山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选择其中的任意两件事,写出其在中国革命进程的地位或作用。

材料二: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的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2)阅读材料二的内容,说出中共中央发表抗战宣言时的背景。结合所学,谈谈中国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周年部分大事记



(3)联系所学,写出材料三中标志“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的相关事件名称。图示梳理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请在B、C两处横线部分补充相应内容。
第一,标志中国新生的事件是                              
第二,标志伟大转折的事件是                              
第三,B处横线部分应填的内容是                           
第四,C处横线部分应填的内容是                        
2020-10-1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接续奋斗中书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材料一   【探寻思想之源】

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孔子家语》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淮南子》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

--—毛泽东

我们要增加我们的国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一步步好起来。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习近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思想来源及核心内涵。

材料二   【践行初心使命】

决议名称背景内容(部分)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诞生于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新民主主义而进行的二十四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一贯地领导了广大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必将使中国革命达到彻底的胜利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
形成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中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021年)
形成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依据材料二,从背景和内容的角度概括三个决议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参照示例,从以下所给的事件中任选其一,说明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做的努力。(示例除外)
①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红军长征 ③百团大战 ④抗美援朝 ⑤十一届三中全会
示例: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了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从进攻大城市转向进军农村,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三   【贡献中国力量】

2013年以来,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

截至2023年,中国共派出维和人员5万多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先后有25名中国维和人员献出宝贵生命。

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已与40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8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等方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务实支持。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结合所学,说说中国向世界传达的理念。
2024-05-18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材料一

①《张云峰烈士绝笔书》

②《袁国平致侄书》节选

③毛泽东为刘胡兰题词
1927年4月,共产党员张云峰被国民党逮捕。就义前,他给母亲和妻子写了绝笔书:“还有二点钟,我就要受死刑了,我是笑的死,不是哭的死,请你不用悲伤。”1938年,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给侄儿的家书:
“此刻我身无分文,无法帮助家里,因为我们都是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民族服务的……抗战成功再与你们欢聚。”
1947年,14岁的中共候补党员刘胡兰被国民党逮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说:“怕死不当共产党!” 从容就义。毛泽东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任选两则材料,分别写出其历史背景。说出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精神内涵。

材料二

背景会议名称主要内容
中央红军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损失惨重,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纠正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中共八大
指出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在历史转折关头,人们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将材料二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任选一次会议,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五个方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即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摘自人民日报《深刻理解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史实谈谈对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认识。
2024-05-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7 . 法制建设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921日至930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代行了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世界公元;101日为国庆节。毛泽东在会议上宣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前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于930日举行了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政协网

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9

在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后,需要建立自己的中央政府进行各项事业的发展,由此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材料三:1982124日正式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四部宪法,简称“八二宪法”。八二宪法主要内容包括;将国家性质由“无产阶级专政”恢复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全国人大、国务院领导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取消了领导职务的终身制;新增“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条文;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申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益等。

——摘编自中国网

材料四:

   

   

   

   

   

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1979年通过
为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法。1986年通过为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制定本法。1986年通过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2005年通过
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2014年通过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所做的准备,写出此次会议成功召开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两个文件的异同。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1982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4)依据材料四,概括1979年后我国法制建设的特点。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法制建设的认识。
2023-09-11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百年首钢

第一阶段【历经沧桑饱受磨难】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加之战略物资紧缺,钢材价格暴涨。在北洋政府推动下,位于北京石景山的炼铁厂破土动工,这就是“首钢”的前身。1937年,炼铁厂被日本侵略者霸占。1945年,又被国民政府接收,改名为石景山钢铁厂。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消灭了盘踞在工厂附近的国民党守军。当时,厂里工人已长时间未发薪水。

——摘编自田利跃《石景山建设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石景山炼铁厂创办的背景。概括这一阶段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第二阶段【探索发展成长壮大】

材料二 从建厂到1949年,石景山例铁厂累计出产铁30.4万吨,平均一年仅1万吨,并且无法炼钢。1953年,国家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石景山钢铁厂,就是首都乃至企国工业的标杆。1958年,建成第一座侧吹转炉,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年产量总计40多万吨。

——摘编自杨丽奶《双奥之缘——首钢从“火”到“冰”绿色转型记》


(2)依据材料二,说出l949年以后石景山钢铁厂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推动其变化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①首钢生产年利润及职工收入情况图

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北京申奥的成功,首钢的发展与北京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005年,国务院批准“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整治”方案,在北京地区保留总部、研发体系和其他非钢产业,冶炼部分全部从北京迁出。

③2018年,北京冬奥组委会落户首钢园。老厂房改造成了国家队训练馆和冰球场馆,单板滑雪大跳台“雪飞天”也在老厂区建成。如今,首钢已华丽转型为“首钢园”,正在加速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

④首钢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批试点单位,率先实行了承包制。从1979年到1986年,首钢连续八年实现年利润递增20%。1994年首钢以823.7万吨的钢产量,跃居全国首位。

——整理自首钢党委宣传部《改革给首钢带来无限生机》


(3)将材料三中的材料填入以下两个阶段。(写序号,多写、错写不得分)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材料运用史实对该阶段主题进行说明。
第三阶段【勇于创新改革腾飞】:
第四阶段【立志转型再创辉煌】:
2023-07-1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我”与祖国共奋进。
【“我”当人民代表】

材料一   194989日至14日,北平各界代表会议召开,全市25个界别的各界代表共332人出席会议。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会后描述了自己的感受:

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皮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费孝通文集》第6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上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你怎样理解“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我”为祖国采石油】

材料二   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国内消耗的石油基本上依靠进口。王进喜参加北京群英会时,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被深深刺痛。他下定决心,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到1963年底,我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中国一举甩掉了“贫油”帽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说你对“铁人”精神内涵的理解。
【“我”是高考文科状元】

材料三

刘学红的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准考证

当刘学红从广播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到北京密云插队已经一年半了。1977年,她摘取了恢复高考后的北京市首个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她的高考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获得99分,作为全国三篇范文之一,被《人民日报》选登。

1977年11月28日至12月25日,全国约有570多万知识青年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其中27.3万人被录取(包括1978年第一季度增招的新生6.2万多人)。高考制度的恢复,为被“文化大革命”耽误的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提供了通过考试、靠自己努力和公平竞争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社会上和青年中重新出现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大批人才开始得到有计划的培养。

(3)依据材料三,指出高考给刘学红带来的变化。分析高考制度的恢复所产生的影响。
【我的“中国梦”】
(4)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10 . 对以下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属于历史结论B.①阐释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
C.②属于历史史实D.②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