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汲取精神之源,凝聚奋进力量。

材料一



(1)材料一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四次重要会议的相关史料,按照史料类型从①-④中挑选恰当的史料,哪些属于文献史料,哪些属于实物史料。结合所学,分别说出中共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及主要内涵


——整理自《中国共产党简史》和共产党员区


(2)请将①-④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按照它们出现的时期进行排序。(只填序号可)从①-④中任选其一并结合所学,参照示例,说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是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
示例: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体现了不怕任何邓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这也是对伟大建党精神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弘扬。

材料三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获得了哪一历史经验。恰当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史实加以说明。
2023-05-15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材料一   甲骨文部分文字字形字源

“王”是指事字,一把斧钺是实力和权威的象征,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

“羊”是象形字,是一个正面看的羊头,两角向下弯,下面是尖尖的嘴巴

“武”是会意字,上部是武器“戈”,下部是“止”(脚),表示拿起武器出发去打仗

“河”是形声字,从水,可声,本意指需要不断用土石加固加高堤防的水道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材料二

①唐朝时日本来华留学人员参照汉字创制日文假名字母②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命人参考汉字创制契丹文字③秦始皇令李斯等人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将材料二中的史实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填序号)任选一项,说明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2006年起,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汉语盘点”活动,旨在用汉字来描述不断变化的中国与世界,为每一年留下醒目的标记。以下为近几年评选出的国内年度汉字和年度词语:

年份年度汉字年度词语
2017年初心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
2020年脱贫攻坚
2021年建党百年
2022年党的二十大
2023年高质量发展
(3)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年份的年度汉字和词语,联系史实,阐述其入选的理由。

材料四   汉字的悠久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完整记录、保存和传承。在这片大地上,朝代有更迭、政权有更替,但是我们的文字一致、文化相通,分久必合,永远是统一战胜分裂,这种特性与汉字的超语言功能密切相关。汉字集中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守好汉字就是守护我们的文脉,文化自信才有坚固的支撑点。

——摘编自李守奎《汉字与中华文明传承》

(4)依据材料四,指出传承和弘扬汉字的必要性。
3 . 下列历史时期排序正确的是(     
①过渡时期 ②现代化建设时期 ③“文革”时期 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
2022-07-15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以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四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这些主题词排序正确的是(       
①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       ②“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③艰难探索 曲折发展       ④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
A.④②③①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2022-07-18更新 | 4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产力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片承载着历史,请把上面的图片按时间排序(只列序号)

材料二



(2)从都江堰、隋朝大运河、《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天工开物》选择一个作介绍

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3)依据材料三,说出西汉到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新式生产方式及其技术经洋务企业引入,一旦落根于中国社会,就逐步积聚成势,并引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的兴起。19世纪60-70年代,近代中国第一代新式产业资本家开始出现,他们开始投资创办新式商业和机器工业。民族资本投资的主导产业是缫丝业……19世纪末,以“实业救国”相激励的民族资本得以迅速发展,新式机器工厂适时勃兴,在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尤为突出。民族资本工业在许多生产领域兴起并获得发展,除缫丝业外,还有轧花业、棉纺业、面粉业等。其中,第一家火柴厂……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4)依据材料四,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可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未涉及”。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
②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     )
③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④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⑤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

材料五   1978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

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万亿元)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
(单位:万亿元)
中国进出口总额
(单位:万亿元)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国1978-2017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
2021-09-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生产力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片承载着历史,请把上面的图片按时间排序(只列序号)

材料二



(2)从都江堰、 隋朝大运河、《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中选择一个作介绍

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3)依据材料三,说出西汉到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新式生产方式及其技术经洋务企业引入,一旦落根于中国社会,就逐步积聚成势,并引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的兴起。19世纪60-70年代,近代中国第一代新式产业资本家开始出现,他们开始投资创办新式商业和机器工业。民族资本投资的主导产业是缫丝业……19世纪末,以“实业救国”相激励的民族资本得以迅速发展,新式机器工厂适时勃兴,在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尤为突出。民族资本工业在许多生产领域兴起并获得发展,除缫丝业外,还有轧花业、棉纺业、面粉业等。其中,第一家火柴厂……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4)依据材料四,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可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填“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填“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填“未涉及”。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②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     
③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⑤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材料五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国1978~2017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
2020-06-3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8年的风雨征程。党的数次重要会议见证了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程。如下图图中所示是党的几次会议的重要影响,对这几次会议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①④②③

8 . 理论•实践•创新

材料一:


(1)请将上面三个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材料二:1931年,亚当斯完成了著作《美国的史诗》,其主题是“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第一次明确提出“美国梦”。……而到了21世纪,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以及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等,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成了当今时代“美国梦”的新偶像。

﹣﹣《比较:“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

(2)依据材料二,分析第一次提出“美国梦”的社会背景,说明采取初步实现“美国梦”的措施。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前夜,中国人民解放军到达的地方,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中国国门的钥匙,海关管理权完全回到中国人自己手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原来享有的种种特权,被取消。……从国内社会生活看,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反封建社会中,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新中国结束了这种状况,人民当家做了自己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新中国的建立,使已解放的广大地区实现前所未有的统一。国家成为统一的整体,在全国范围内可以通盘筹划,可以一直贯彻到基层,密切协作,一致行动。这是中国人民多年来梦寐以求而没有实现过的局面。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依据材料三,判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概括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1978年以来对外开放经历的三个阶段

阶段事件特征
第一阶段主动开放
(1978~2000年)
让中国进入世界
第二阶段体制并轨
(2001~2006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第三阶段抓住机遇
(2007年至今)
中非论坛

(4)依据材料四,把①②补充完整。

材料五: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统编教材八下53页》

(5)依据材料五,指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概括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2019-05-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9年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