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三山五园地区承载丰富的历史文化。某学校开展了有关三山五园的历史项目学习。

【探究颐和园】

历史项目学习小组查找了昆明湖相关资料,并绘制了示意图:颐和园昆明湖在元代称瓮山泊。当时大都所需物资供应均要依赖运河由南向北运输,但大运河北段只到达通州,为此元朝政府计划修建通惠河。由于通州地势低于大都,只能从大都引水通往通州。为解决此问题,1292年,郭守敬引白浮泉,经白浮瓮山河引水渠,最后汇入A瓮山泊储存,然后流进大都城B积水潭。经过郭守敬系统的修筑治理,瓮山泊成为供应大都城和通惠河的水库。

——摘编自张帆《郭守敬与通惠河》


   
(1)将材料中划线部分的地点分别填写在地图中①②处。(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字母)分析瓮山泊对元大都发展的历史作用。

【考察清华园车站】

历史项目学习小组考察了清华园车站,整理出以下资料:

清华园车站大事年表

序号时间事件
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1910年京张铁路因运力加大,增设了五座车站,清华园车站是其中之一。
1922年清华园车站等京绥铁路沿线60多个站点的1500余名车务工人,在京绥铁路工人共产党小组的领导下,进行罢工斗争。
1933年“九一八事变”后,清华大学研制的防毒面具,经清华园车站发往绥远前线。
1935年
清华大学学生从清华园车站出发,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一二•九”运动。
1938年共产党员宋亚男、宋亚夫、万一等用炸药袭击清华园车站,破坏铁路线,干扰日军运输。
1949年清华园车站成为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进入北平的首个落脚点。
1954年由于清华大学东扩,京张铁路东移800米,并修建了新的清华园车站。
1960年清华园老站改为货运站。
1980年货运业务终止。
2021年被列为北京市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2023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摘编自石碧兰《百年清华园车站》等


(2)参照示例,自拟一个与清华园车站相关的主题,并运用两则及以上资料,对主题进行说明。
示例:
主题:清华园车站的修建与京张铁路
序号:①②
说明:清华园车站是京张铁路沿线的站点,它的修建提高了运输的效率,体现了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

【重走“进京赶考之路”】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毛泽东将这一天比喻为“进京赶考”的日子。历史项目学习小组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规划了考察路线,打算重走中国共产党的“进京赶考”之路。


   
(3)依据考察路线并结合所学,说出“进京赶考”的时代背景。
(4)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结合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史实,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书写的优异“答卷”的认识。
2023-05-26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现代化:人类从传统向现代演化发展。

材料一


《权利法案》书影(部分)

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19世纪工厂中的儿童

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迄1914年)
(1)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是既体现进步、繁荣、文明、富裕,也包含侵略、剥削和压迫的历史。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加以解释。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历程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史实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1957年A,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64年底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1978年底B,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重大命题
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分三步实现解决温饱、达到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7年
中共十九大召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2年中共二十大召开,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将以下内容填入大事年表恰当位置。(写序号)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实施一五计划
(3)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史实,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06-03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   

材料一:

人物面临危局应对之策结果
列宁1917年,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发动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
毛泽东大革命失败,国民党血腥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②、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和欧洲的位次

19281937
世界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21
机器制造业421
电力1032
643
533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是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这种贡献具体体现为生存性贡献、发展性贡献、制度性贡献、文化性贡献、和平性贡献。

——摘编自《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

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时间事件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中国第一次派部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择一项史实,说明该主题。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四:



(1)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依据材料一,概括上述人物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时的共同智慧。       
(2)在二战中,苏德战场最终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依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克敌制胜的原因。       
(3)从中国道路的制度性贡献、和平性贡献中任选一个主题,运用大事年表中的相关史实(至少选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秉承的发展理念。
2019-06-24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4 . 党的会议见证百年党史。
时间会议内容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①________
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1935年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②______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③______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④_________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将以下内容填入大事年表恰当位置。
A.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D.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议,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05-19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动力基础和核心内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近代萌芽】

材料一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订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频再进一步……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换句话说,中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一但是他们不彻底,这就不能救国救民族。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指出该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企业名称,并结合史实说明“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不彻底,就不能救国救民族”这一观点,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工业起步】

材料二   1953年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项伟大任务: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争取更大胜利;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在现行条件下,大规模建设是否可能呢?答复是肯定的。在过去两年中,我国财政收支已经完全平衡,这为国家的大规模建设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

                      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在过去两年中财政收支已经完全平衡”同哪一事件有关?图示反映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指出该时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
【思想引领】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3)依据材料三,列出图中所示会议的一条内容并列举该会议后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谈谈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发展新路】

材料四

年份工业总产值轻工业占总产值比重重工业占总产值比重
1978423743.1056.90
1980515447.1552.85
19902392449.3850.62
201069859128.6471.31
2019106739718.2581.75
中国工业总产值及轻重工业比例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习近平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示成就得益于哪些因素?,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了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2024-03-1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某校历史组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第一小组:读图学史

材料一

(1)结合所学,阐述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第二小组:材料证史

材料二

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景象。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其中蛇口更快,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500万美元以下的开支可以自己作主。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栋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听说深圳的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说明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深圳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入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在我之前的几任部长,之所以谈判不成功,并不是因为谈判技巧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中国的开放程度不够。我国从1986年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一直谈到1992年没有任何进展,为什么?人家就问你一句话:你究竟是搞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在当时情况下没有人能、也没有人敢回答这个问题。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

——《从昌黎农家走出的平民部长——访原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

(3)依据材料三,概括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

第三小组:访谈寻史

访谈主题“我”与改革开放;“我”看改革开放
访谈目的了解改革开放给个人家庭带来的具体变化,如衣食住行等;①。
访谈对象小张同学的奶奶(69岁)
访谈准备确定访谈时间、地点;设计访谈问题;进行小组分工。附:访谈问题访谈问题1:②访谈问题2:③……
访谈实施按照访谈计划和组内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访谈任务,并做好访谈记录。
访谈总结④;完成访谈报告。

(4)结合所学,将表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2018-06-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九年级6月综合练习(二模)历史试题
7 . 北京的城市建筑与城市发展

材料一   关于燕国始封地,古籍记载出入较大,有多种说法。1962年以后,考古学家在房山琉璃河进行发掘,发现了西周燕都遗址。考古研究表明,城内有平民居住区、手工业作坊、宫殿区,城外有贵族陵寝等。1986年出土的青铜器有“命克侯于燕”等铭文,印证了《史记》记载的“封召公于燕”,并由召公的长子克就封等史实,证明这里是燕国始封地,北京的建城史由唐代推进到3000年前。

——摘编自展圣洁《在琉璃河遗址发现“北京城之源”》

材料二

金中都效仿北宋都城建造,建立三重城郭,宫殿也复制宋宫,还有一条南北贯通的中轴线,两侧建筑对称分布,这是北京作为都城最早的一条中轴线。同时金人把不规则的水面纳入皇城之中,逐水草筑园林、宫室,这一做法反映了女真族游牧生活的特点。

——摘编自吴文涛《建都序曲——金中都》

①金中都平面图

②元大都平面图

③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材料三   建国以来,北京进行了四次十大建筑的评选。

评选时间十大建筑简介
1959年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等1958年,中央确定修建十大建筑,向国庆十周年献礼。按照“适用、坚固、经济、美观”的原则,10个月内所有建筑完成从设计到竣工的全过程,涉及文化、交通、政治、经济、体育等领域,出现了多样化的创作手法。
1988年国家图书馆、北京国际饭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建于1980—1987年之间,既有现代风格,也有民族特色;既有中国人设计,也有外国建筑师的作品;涉及文化、交通、旅游、园林、艺术等领域;建造技术有了长足进步,设计手法上也有新探索。
2001年中央广播电视塔、新东安市场、国际金融大厦、首都图书馆新馆等建于1988—2000年之间,将时代精神、质量优良、技术先进等作为评选标准,涉及艺术、体育、经济、文化、教育、出版等领域,建筑设计具有时代感,能感到中国建筑的努力和进步。
2009年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等建于2000—2008年之间,涉及交通、体育、艺术、文化、经济等领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上大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科技创新的应用,不仅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也填补了许多世界建筑史的空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与西周燕都建立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说出房山琉璃河遗址的价值。
(2)依据材料二,概括金中都建造的特点及金中都对北京城发展的作用。以上三个平面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中,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个评选时间,说出当时十大建筑建设的历史背景。概括建国以来北京十大建筑的特点。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经过百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当初一个50多人的小党发展到现在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显示了党在马克思主义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面是1925-1940年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示意图及大事年表。

大事年表:
1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实现。
2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
3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
4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
51934-1936年红军长征。
6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从党员人数上升和下降的阶段中各选一个时期(标出序号),分析其原因。

材料219274月和1928年党员结构对照表



(2)根据材料2,指出党员结构有何变化?结合史实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3.下面表格内容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历史事件

评价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并肩战斗,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强敌,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彰显了新中国大国地位。新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根据材料3,结合所学在①②处填写正确答案。从上面表格的历史事件中任选一个,列举历史事件中的相关更实说明评价。
9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材料一   甲骨文部分文字字形字源

“王”是指事字,一把斧钺是实力和权威的象征,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

“羊”是象形字,是一个正面看的羊头,两角向下弯,下面是尖尖的嘴巴

“武”是会意字,上部是武器“戈”,下部是“止”(脚),表示拿起武器出发去打仗

“河”是形声字,从水,可声,本意指需要不断用土石加固加高堤防的水道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材料二

①唐朝时日本来华留学人员参照汉字创制日文假名字母②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命人参考汉字创制契丹文字③秦始皇令李斯等人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将材料二中的史实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填序号)任选一项,说明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2006年起,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汉语盘点”活动,旨在用汉字来描述不断变化的中国与世界,为每一年留下醒目的标记。以下为近几年评选出的国内年度汉字和年度词语:

年份年度汉字年度词语
2017年初心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
2020年脱贫攻坚
2021年建党百年
2022年党的二十大
2023年高质量发展
(3)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年份的年度汉字和词语,联系史实,阐述其入选的理由。

材料四   汉字的悠久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完整记录、保存和传承。在这片大地上,朝代有更迭、政权有更替,但是我们的文字一致、文化相通,分久必合,永远是统一战胜分裂,这种特性与汉字的超语言功能密切相关。汉字集中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守好汉字就是守护我们的文脉,文化自信才有坚固的支撑点。

——摘编自李守奎《汉字与中华文明传承》

(4)依据材料四,指出传承和弘扬汉字的必要性。
10 .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材料一   



(1)辨别整理以上材料,将材料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填写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属于现代音像史料的是:        
(2)请将上述材料中的①⑥,分别置于时间轴上的相应位置。

(3)从表格中任选两项,说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4)历史认识是对历史事物的看法和观点。结合所学,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
2021-07-1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