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作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中国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大事
1080年中央决定兴办 A 、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0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开发开放 B
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随后几年陆续开放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过去四十年,不论是对外贸易、双向直接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是其他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国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具体地,2017年,中国的对外货物贸易总额达4,10万亿美元,占全球外贸总额的11.5%,全球排名第一。这相对于四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210亿英元外贸总额,增长了190多倍。

——摘编自《国际贸易》2018年第12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和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出材料二表格A、B处正确的内容。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及格局。
(3)根据材料三、归纳四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与材料二中重大事件之间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围绕主题谈谈你的感想。
2024-04-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知识图表,回答相关问题。

序号

时间

事件

历史意义

1921年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开国大典

C

1978年

D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17

E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根据知识图表中的模式,完善表中A、B、C、D、E处的内容。
(2)根据以上内容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哪三位领导人可以把上面几个重大历史事件贯穿起来,并简要说明你贯穿的主线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何种的作用。
2023-04-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为迎接2022年国庆节的到来,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一小组:读图学史

材料一:



第二小组:材料证史

材料二: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景象。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其中蛇口更快,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500万美元以下的开支可以自己作主。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听说深圳的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说明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材料三:中国入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在我之前的几任部长,之所以谈判不成功,并不是因为谈判技巧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中国的开放程度不够。我国从1986年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一直谈到1992年没有任何进展,为什么?人家就问你一句话:你究竟是搞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在当时情况下没有人能、也没有人敢回答这个问题。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

——摘编自《从昌黎农家走出的平民部长——访原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

第三小组:访谈寻史

访谈主题

“我”与改革开放;“我”看改革开放

访谈目的.

了解改革开放给个人家庭带来的具体变化,如衣食住行等;①_

访谈对象

小张同学的奶奶(69)

访谈准备

确定访谈时间、地点;设计访谈问题;进行小组分工。附:访谈问题
访谈问题①:②_
访谈问题②:③

访谈实施

按照访谈计划和组内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访谈任务,并做好访谈记录
访谈总结-------------;完成访谈报告

(1)据材料一,阐述图⑤和图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深圳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
(4)结合所学,将第三小组表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2022-07-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崭露新曙光】

材料一



由于摆脱了对共产国际的依赖,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重大问题。从而……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李匀李羚《毛泽东思想研究》

(1)请写出图中会议召开的地点。材料一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哪次会议?

【开辟新纪元】

材料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材料二中哪一图片反映的事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政权?(请写出序号和事件名称)

【探索新道路】

材料三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3)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计划的实施?

【踏上新征程】

材料四   

时间(年)198019811982
产粮(亿千克)5.026.707.15
(4)图中会议上做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材料中,“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是什么?

【焕发新气象】

材料五   70年风云际会,当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国产航母完成海试;歼-20翱翔蓝天;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新个税法全面实施;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

——摘编自新华网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2022-05-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历史事件的时间脉络,进一步掌握其内在联系。下面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根据年代尺的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1921年、1922年分别召开了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党的诞生,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二大的召开对我国国情的分析,在纲领上进一步完成了建党的任务,标志着建党任务的圆满完成。请问,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中央局书记是谁?中共二大制定了什么革命纲领?
(2)1935年、1945年党分别召开了遵义会议和中共七大,这两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请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谁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命名为什么?
(3)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请问: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标志发别是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决策?
2020-06-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初中毕业生中考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6 .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阅读材料,探究历史。

【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

(1)改革开放决定于哪一次会议?哪一历史事件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我国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一个?

【统一创新】阅读如下图所示两幅图片


(2)我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时间?

(3)结合港澳回归祖国的历史史实,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强国之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他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指出实现中国梦要坚持走的道路是什么?

2019-06-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遵义市湄潭中学2018——2019年第二学期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调研试题
7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人民多年以来的追求。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1)材料一中为了实现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初,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规划?请写出该规划完成的时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中的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前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请列举两例。
(3)材料三中的“中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8 .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艰辛探索】

材料一   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变法运动”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任重道远】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促进了哪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

【绝处逢生】

材料三   下面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三次会议。



(3)上面三幅图中,哪一幅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请结合会议的内容说明“一代伟人毛泽东从这里崛起”。

【历史突破】

时间历史事件
1980年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业工作会议布置分田单干
1980年中央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4)我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益于哪位伟人的开创性设计?“中国特色”在上表中突出表现为哪一历史性决策的实施?

【大道同行】

材料五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习近平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5)从外交、政治、经济、民族政策等角度,举例说明新中国在“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方面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
2023-05-20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历史真题变式训练主观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以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创造了许多第一,如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等。

材料二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材料一说的这一时期的完成给新中国带来哪些影响?列举一例这一时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2)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此次会议的名称?
(3)简述这一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2023-07-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兴义市金成、黔龙、黔峰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以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创造了许多第一,如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等。


(1)材料一说的这一时期的完成给新中国带来哪些影响?在这一时期我国也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标志是什么?列举这一时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材料二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经过努力我们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三

图一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图二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3)请写出图二拍摄的具体时间?港澳回归有什么意义?

材料四   习近平同志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4)结合材料回答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条道路是邓小平在哪次会议提出的?在党的十九大上确立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谈谈你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2022-09-15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