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留下了伟人的足迹,他们“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先生出生时的中国社会状况。图A反映出孙中山在革命活动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有那些?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

材料二

背景论断
秋收起义失利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
全民族抗战爆发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全面内战爆发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表B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论断(部分)

(2)根据材料二表B及相关史实,说明毛泽东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结合图C,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且“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材料三   

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343.4133.6
19901510.2686.3
20006255.72282.1
201736396.213432.4
202147411.918930.9

表E   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书把1978—1992年称为“邓小平时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表E成就的取得益于“邓小平时代”的哪些举措?

【习近平——新时代的引领者】

材料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摘自2024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4)根据材料四、说明陕西应该如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2024-04-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国道路”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索道路】

材料一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张继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研究》


【开辟道路】

材料二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主要内容
19278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19279秋收起义……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
192710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
19284井冈山会师
192912古田会议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特色道路】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不断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建成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一大批惠民举措的实施,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简史》


【坚持道路】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凝练了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绩、坚持自我革命。……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指出,在十条历史经验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等更具有总体性,能统领其他历史经验。

——摘编自何成刚《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与中学历史教学》


(1)根据材料一,观察简图,写出图中①、②处运动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综合所学,概括近代探索过程呈现了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历史性决策是什么?并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不断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个百年目标是什么?综合以上探究,结合材料四谈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够不断推向前进的原因。
2023-10-2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雁塔校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自筹备至成立以来,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指引中国不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筹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目标,把一党领导与多党合作、一党执政与多党协商结合起来,首创人民政协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导入外来党治模式,吸取国民党党治模式变异的经验教训,并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之后所进行的政治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以上宪法通过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次会议上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3)中共八大提出的任务是什么?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表现及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

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内背景?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
2022-09-2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9年底,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200多次武装起义,武装起义大部分失败。但这些起义都保存了一部分武装,为创造并壮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一定基础。起义的接连失败,以血的教训教育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俄国十月革命式的“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只能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照顾中国社会特点,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贺新元《中国道路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

遵义会议会址

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现的部分,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摘编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715日)


图A                                                                                             图B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渐进式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恰当的方式。我国相继开放了多个沿海城市和边境地区,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密切关注世界的信息,了解最新动态,推动我国国内政策的调整。

——摘编自谢丽伟《浅谈我国改革开放经验和不足》


(1)根据材料一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为了“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进行的革命实践。指出图B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正确路线。概括中国共产党提出图B中《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历史背景。
(2)简述材料二图C会议是伟大历史转折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对道路和路线的探索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022-10-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合,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图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图B     孙中山

材料二: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一些省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番。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史》等



图C《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指出材料一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影响。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这次革命有不彻底性,依据文字材料,试分析其原因。
(2)依据图C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背景。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过程的特点。并分析这一制度的推行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原因。
2022-07-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名师导向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五四爱国运动高潮洗礼的中国人民深深感到这些斗争(指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与中国的反帝反军阀斗争是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迅速引起了中国多数先进知识分子的进一步重视。与“五四”前只有李大钊等极少数人传播马克思主义不同,在“五四”后,迅速形成了一个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李大钊、陈望道等人开始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初步运用它探索中国社会根本改造的方向和道路。

——摘编自张德旺《新编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摘编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


(1)指出材料一图中杂志的创办者。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国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原因。根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邓小平理论的意义。指出图C会议上确立的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认识。

7 .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史诗般的进步”,让我们国家抵达全新的高度,激荡百年的民族复兴梦想,必将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1978年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用民族复兴的历史标尺,衡量改革开放的不凡意义.铿锵有力的话语,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谋划;是必胜的信念,更是改革的宣言。

(1)如何理解“1978年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的深刻含义?

材料二: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是如何进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历史性改革的?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束90年代韧,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严峻,国际上矛盾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莫测。随着苏联迅速解体,东欧国家易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顿时陷入低潮,两极格局彻底瓦解,世界力量对比失衡,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世界的大变动、大改组,对中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同时,国内的形势也令人担忧.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封锁和孤立的政策,外商投资止步观望,不少地方出现经济发展速度放幔的现象。同时在思想政治方面,“左”的东西再次浮现.有的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姓“资”还是姓“社”问题,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僵滞的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手脚,许多人都在等待观望。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重要谈话,指清了改革的方向,南方谈话被誉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影响极为深远。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内外背景及影响。

材料四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道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4)材料四中,“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8 . 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近代抗争】

材料一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图A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由此产生的不同历史现象的交叉,开始了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最后30年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曾以自己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表达自己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勇于担当】

材料二

                                             图B 长征路线示意图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

【探索创新】

材料三

                  图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是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摘编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新时代引领】

材料四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材料一图A所示内容的规定,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面对图A所示内容带来的危害,中国各阶层当时采取了怎样的应对举措?依据材料一,说明五四运动的背景及其完成的“历史转型”。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B,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并指出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征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并简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些重大事件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3)材料三图C所示会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作出了什么决策?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富国强民的道路”是什么道路,“根本转型”又指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内涵。
2024-05-2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9 .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索之路】

材料一:毛泽东等人认识到坚持革命武装以及军队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与此同时,许多根据地都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仅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例,1930年前后,解决了50多个区、500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60多万人得到了土地。20世纪30年代以来,红色政权建设比以前更加有条不紊,内容更加全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摘编自刘孝连《浅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材料二: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从照抄照搬的错误思想路线向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的转变。陈云曾向共产国际报告道:“从这一阶段起,我们精神面貌改变了,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遵义会议终于开始摆脱共产国际的直接影响和控制,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新征程。

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
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昌起义的背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确立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并简析其确立的历史意义。
【人民之路】
(2)根据材料二,归纳遵义会议召开后中国共产党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例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人民战争路线”的?
【创新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历史性决策,列举两例1978—1992年党和国家为“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所进行的实践活动。简述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从我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中,你得到的感悟。
2024-05-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蒲城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某校九年级(1班)以“中国共产党史"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伟大开端]

材料一

   

上海     党的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是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党的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之后党作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契机。

——摘编自姬轩亦《国祚密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和中共三大的决议,并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面对危机作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

[伟大抗战]

材料二

   

1938年春,毛泽东在撰写《论持久战》。书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的背景。并用抗战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人民战争路线的?

[伟大转折]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新时期”和“新体制”分别是什么?并说明中国共产党为进入新时代做了哪些思想理论的准备工作?

[伟大事业]

材料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摘编自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4)依据材料四,概括什么是“伟大事业”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实现这一伟大事业。
2023-10-31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