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共道路探索”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同年7月,汪精卫在武江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大批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当时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摘自任学安、周艳著《复兴之路》

材料三

1998年,上海造币厂发行了一枚纪念章(上图),以纪念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该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全面拨乱反正的开始,是伟大转折的开始, 自此社会主义建设迈入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此确立。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图A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图A所示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指出从图A到图B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一五”计划哪项成就?根据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概括“一五”计划取得胜利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根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4)指出材料四所述中国道路是什么?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道路探索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8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15万吨。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开工,这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至1957,全国钢产量已上升到535万吨,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了一万多个工业项目,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

——摘编自齐鹏飞、杨凤城《当代中国编年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二       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另一种是……。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这一政策,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另一种”政策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


(3)据材料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出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图一、图二之间的内在联系。图二会议在政治方面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3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创造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究古今中外的重大历史改革。

【改革设计篇】改革取决于社会群众,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勇气。

材料一:孝文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商鞅力排阻挠进行社会改革的目的。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改革之心”的坚定原因。

【改革意义篇】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材料二:

著名改革背景主要措施
面临农奴制危机,国内革命运动爆发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民通过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日本明治维新面临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政治上:“②”,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等;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建立警察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表格中①、②的填写。材料二中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改革实践篇】改革没有固定模式,走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材料三: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材料四是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某次重大会议上作的重要讲话,写出该领导人名字及会议的名称,之后该领导人南方谈话后我国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通过这次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2-07-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中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目前,我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历史上,以短短的60多年的时间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的事例是罕见的。阅读下列材料,回顾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历程,探究其中的原因。

材料一 建国后至80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示意图(纵坐标为国内生产总值)



(1)图一中1957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哪一事件完成?这一事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施的?该事件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1978年1992年2002年201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20370102398421368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343.41826707328762
(2)观察上表,1978年和1992年中共哪两次重大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两次会议在经济上分别做出了哪些重大决定?

材料三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国际商报》


(3)结合材料三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近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得益于哪些措施的实行?
2021-10-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1)中共的哪一次会议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结合学过的知识,你对特区的“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材料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在发展中国家的起点上,通过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走出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9年10月25日人民网


(3)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共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是什么?这一“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020-05-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1)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材料四

(3)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4)据材料四,大事年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的巨大成就?结合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山东菏泽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
7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从那时起,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不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阔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免、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那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

——摘编自【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列举三项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成绩斐然”的交通运输建设成就。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 工商 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2)材料二中的图片展示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而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3)材料三中”两个凡是“的方针提出后,当时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五   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了"21世纪开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4)材料四中“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中心是什么?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材料六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024-04-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翼云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度监测历史试题
8 . 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实现经济上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梦想。
时期探索、发展发展趋势




1840—1949
洋务运动虽然开启近代化之路,但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都归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1949—1978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等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体系








1978至今
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扩大开放范围,加入WTO等

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综合国力提升,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进入新时代,做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 新发展理念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前进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通过中国近现代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历程,自拟观点,并对该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可选取一则或多则材料,从背景、目标、结果、影响、评价等多角度加以阐述,表述成文。)
2024-06-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曲阜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9 .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险峻而壮丽、艰辛而宽广的中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潮流,也寄托着马克思主义先驱对理想社会的期许。错失了工业革命机遇的中国,从所谓“天朝上国”跌落成任人宰割的“鱼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人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救亡图存之路。一个个方案都试过了,却又屡屡化为泡影。一条条道路都探寻了,却撞得头破血流。只有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根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祸根,实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改造,才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从“四个现代化”目标到“三步走”战略,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现代化强国……党领导人民不但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而且探索开辟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一系列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摘编自新华社宣言文章《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提示:观点正确,可选取一则或多则史实从背景、目的、影响等角度加以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6-04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北湖区(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10 . “下海”一词最初浅的是指一种到大海里去的动作。久而久之就引申了许多经济和政治色彩,一般指放弃或保留原来的工作去经营商业和创业。据此推测如图所指电视剧的背景应该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