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中国的独立之路历经战乱和苦难,新中国的成长之路,也是一个曲折而坚韧的历程,但精神信仰却坚不可摧。曾经的辛酸和奋斗,铺就了今天的幸福和繁荣。某校同学以“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据见证兴衰

国力兴衰的国家

——摘编自王元庆《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大除旧布新力度,改革在不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摘编自邵梦妹《与苏联东欧相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材料三:1978—2007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连度达到了1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阶段,年增长速度保持了25%以上。……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无论出口商品结构还是进口商品结构都经历了一个由初级产品向制成品快速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李坤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评述》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标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促进英国A阶段“兴”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英国对B阶段中国“衰”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4)材料四标尺中“百年圆梦”指的是什么?完成本次探究学习后,你有何感悟?
2024-06-04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2 . 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让中国人站起来,后者让中国人富起来④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③④
2022-11-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报纸是记录社会变迁的重要媒介,不同时期的报纸体现出不同的时代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纺织洋布,必须广购机器而后能有益无损。且此事既可以分西国之利,又可以为中国多加一项工匠”。一个企业“所用不下数百人”,即可以养活数千人。

——《申报》1876年3月18日

材料二   悲夫!何悲焉?悲失权也,失权焉者……至今日则已情现势迫矣。今日大势居内地者恐未能尽悉,故不敢不尽言,阅者谅之!

——《时务报》1896年第11册

材料三   1949-201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部分)

时间

献词

1949年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53年

《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1969年

《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

1978年

《光明的中国》

1984年

《勇于开创新局面》

2002年

《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步伐》

2013年

《让我们一起成就梦想》


(1)材料一的评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据材料分析该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情现势迫”有哪些表现?作者写此文有何意图?
(3)从材料三中任意选取一则元旦献词,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内涵做简要阐释。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报纸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4 . 1978年至今40年来,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第一部分:伟大转折会议引航
(1)材料中《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是对哪次会议的报道?这次会议确定关于经济发展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走向富强
(2)阅读以下改革开放时期四幅图片,任选两幅图片进行简单评述(事件、作用)?

第三部分继往开来,中国梦圆

材料三   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3)材料三中的“中国道路”指什么?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梦的含义?
2021-04-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之路的新起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起点”。这些话评述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6 . 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 . 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中国共产党总能带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奋勇直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理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费特来源:根据颜晓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图中“?”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哪些飞跃性的重大理论成果?列举两例图中④时期我们党提出并形成的全局性的战略布局。

材料二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2)材料二中“1978年……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与哪次会议有直接关系?该会议在经济方面最重要的决策是什么?“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体现了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评价邓小平的历史功绩(或地位)。

材料三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据材料三回答,材料中“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哪一年完成的?你如何认识百年奋斗历程里的中国共产党?
2024-05-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学制)
8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王老师设计了“纪念百年党史”主题学习板块,请你完成各板块的问题探究。
任务一【缅怀先烈——汲取精神动力】
材料一 美国的战场指挥官范弗里特回忆抗美援朝战争时称:“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携带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如美军的一半;他们的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但他们是永远向前作战的,奋不顾身。材料二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任务二【健全法制——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三“54宪法”的诞生,见证了中国法制化进程的起步。“54宪法”所留给中国的是一种法治精神,在这里,新中国迈出了宪政法治的第一步。在“54宪法”通过七天之后, 依据这部宪法的规定当选为第一任主席的毛泽东这材料四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
任务三【道路探索——总结失误教训〗

材料五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任务四【开启新征程——走向伟大复兴】

材料六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 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1978年12月《人民日报》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1)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下列材料描述的人物分别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从中可以感受到哪些共同的时代精神?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4宪法”在我国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在50—70年代的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4)材料六中“从今以后”的“今”指的是什么事件?围绕着材料所说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
(5)综上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具有怎样的精神?
2024-03-23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经典歌曲中的历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摘自邝鄘作词《国民革命歌》(1926年)

(1)据材料一,分析国民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期国共合作发动的军事行动。

材料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摘自光未然作词《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1939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歌曲创作的历史时期。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为了“保卫华北”,在敌后战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写出战役名称,并分析此次战役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莽莽草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

——摘自薛柱国作词《我为祖国献石油》(1964年)

(3)据材料三,分析歌曲反映的时代精神,举出一位此时期为我国石油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材料四: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摘自蒋开儒作词《走进新时代》(1997年)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袖。请用一句话评价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领袖。
(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经典歌曲与时代的关系。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10 . 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实现经济上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梦想。
时期探索、发展发展趋势




1840—1949
洋务运动虽然开启近代化之路,但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都归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1949—1978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等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体系








1978至今
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扩大开放范围,加入WTO等

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综合国力提升,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进入新时代,做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 新发展理念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前进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通过中国近现代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历程,自拟观点,并对该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可选取一则或多则材料,从背景、目标、结果、影响、评价等多角度加以阐述,表述成文。)
2024-06-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曲阜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