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 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把这一梦想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多少年艰苦卓 绝的斗争?
(2)材料一中第二种梦想实现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改变土地所有制后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上图中的会议上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 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4)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2017年10月18 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 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改编自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九大报告中阐述的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20-04-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潍坊滨海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4月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2 .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三反映的农业制度的名称。哪一幅图反映了中国农村土地由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

材料二



(2)请将材料一中的图一到图四与材料二中的①②③④按时间顺序对应起来。综合两则材料,找出材料一中哪一幅图所反映的变革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材料三   到1952年底,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0%,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四册(五·四学制)

材料四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中国英国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8%4.1%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5年24年15年
(3)材料三的历史事件与材料四出现的现象有什么联系?

材料五   正如学者们所说,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灌溉面积达10.08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各类新型主体达330万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4)根据材料五回答,1978年农业发展实现变化和哪次会议有关?面对“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你对农业发展有何建议?
2023-07-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国和合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一种兼容兼顾,从整体看待事物的思维。其根本在于和谐、和平、合一、大同,彰显的是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精神价值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实简介
①李冰治水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方面的创举,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利用自然规律办事的“天人合一”之作。
②唐蕃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通过这次联姻,唐蕃交往日趋频繁,更加广泛。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③郑和下西洋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国本有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品质,以相互尊重、相互保存、相互支持完成长久之和。

——选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

(1)将材料一的史实与下列观点相对应。(填写序号即可)
“和合”在“民族交融”中的体现是:________
“和合”在“对外交往”中的体现是:________
“和合”在“人与自然”中的体现是:_______

材料二

主题简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求同存异”的方针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整理自《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任选一个主题对中国“和合”智慧的体现加以说明。(不得照抄示例)
示例:主题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而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摘编自《习近平著作选读》

(3)综上所述,谈谈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在指导思想方面取得成功的经验。
2024-05-1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四)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与此观点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C.中国重返联合国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2年是改革开放34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英国有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该观点。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以下哪幅图片?(   


展览三:开放窗口

(3)“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的建立有什么重大作用?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4)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