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在变局中抉择,在自强中奋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1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图2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回答,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
(3)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探索中收获成功,自转折中开创新局,在奋斗里赢得未来,铸就了百年辉煌。请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抉择·道路”为主题,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2024-05-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外开放示意图

(1)上图所体现的重大战略是哪次会议确定的历史性决策?图中14个开放城市在地理位置分布上有何特点?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此时的世界经济形势呈现出什么趋势?

材料二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摘编自人民网

(2)哪一思想被誉为中国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指的是哪条道路?结合材料二,这种现代化具有哪些中国特色?
(3)近年,我国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重要进展的表现是什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该如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
2024-06-05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3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李老师设计了以“探索·发展·革新”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任务,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制度建设——完善民主法制】

任务二【一五计划——工业化起步】

任务三【自我革命-永葆社会生机】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文化大革命“两个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任务一中图片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确立于什么会议?
(2)观察任务二《“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可以获知“一五”计划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两个领域?
(3)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请结合任务三中学习笔记,以“探索·发展·革新”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200字)
2024-05-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共道路探索”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同年7月,汪精卫在武江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大批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当时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摘自任学安、周艳著《复兴之路》

材料三

1998年,上海造币厂发行了一枚纪念章(上图),以纪念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该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全面拨乱反正的开始,是伟大转折的开始, 自此社会主义建设迈入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此确立。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图A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图A所示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指出从图A到图B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一五”计划哪项成就?根据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概括“一五”计划取得胜利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根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4)指出材料四所述中国道路是什么?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道路探索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8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为中国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形成和积累了一系列正确认识和重要经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产品1952年产量1957年产量1952年增加
1.639亿吨1.95亿吨19%
130.4万吨164万吨19%
135万吨535万吨296%
6649万吨1.3亿吨96%
原油44万吨146万吨232%

(1)上图反映的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谈谈我国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始终牢牢掌握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权。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三大改造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在农村分别实行了什么政策?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迸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三中“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相关的决策。“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领导人物是谁?
(4)中国共产党在成长的坎坷历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但始终还是一步步地走向辉煌。从这一历程中我们可得到哪些启示?
2024-04-13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体现了(     

A.经济建设的市场化B.现代中国工业化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社会生活信息化
2024-03-31更新 | 295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夏津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募……社会主义在遭受最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中的“这里”是指什么事件?在“这里”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体制接轨,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抓住机遇,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2)材料中“体制接轨”,开始于哪次会议提出的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第三阶段“中国开始改变世界”,中国加入哪一国际组织?

材料三   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3)结合材料三,简述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用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4)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事件对改革开放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五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摘自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5)说说材料中“中国梦”的内涵?“中国道路”具体指什么?
2023-10-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1)据所学知识指出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2)据所学知识指出B阶段农村政策调整后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材料二   如下图



(3)造成图中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   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人口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收入交售粮食
1976年19户110多人35000斤230斤32元——
1979年20户115人132300斤800斤200多元30000斤
(4)据材料三,小岗村发生的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建国后党和国家不断调整农村政策,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2023-10-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走上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

——选自《中国简史》


(1)材料一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指的是什么事件?该重大事件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看图说史


   
       新中国某一时期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上图下方提到的“新中国某一时期”指的是什么时期?把这一时期的成果“武汉长江大桥”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放到图片A、D两处对应位置。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内涵具体精神形态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艰苦创业精神大庆精神及铁人精神、劳模及劳模精神、A等
B小岗精神、特区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改革先锋精神等
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宪法和法治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C等
(3)把改革开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放到材料三中的A、B、C对应位置。
2023-07-0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2023年是新中国成立74周年,74年众志成城,74年砥砺奋进,74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谱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华丽乐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化起步】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中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产小麦,能把小麦磨成面;能产玉米,能把玉米粉成粒;我们不能造飞机、汽车,甚至不能造一辆拖拉机……”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程示意图
(2)请将上图年代尺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材料三


   
(3)材料三上左图的这张“生死契约”拉开了我国农村哪次改革的序幕?上右图两段凤阳花鼓词,道出了改革开放前后凤阳怎样的变化?
【春天的故事】

材料四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
(4)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并指出该格局的特点。
2023-08-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