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外国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昏庸统治,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任人欺凌、落后和贫穷的面貌,就必须进行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推翻这些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摘编自《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变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被推翻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二: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习近平讲话》

(2)指出材料二中我党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作用。

材料三:

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

——据郭大均主编《中国当代史》等编制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024-06-04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青岛路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口号,发动了“大跃进”;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共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发生根本变化D.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犯冒进的左倾思想
3 .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相应调整,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材料一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的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1950年夏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

——摘编自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和历史意义。

材料二 当时的统计材料表明,合作社80%以上都增产增收,并且一般都是互助组优于单干,合作社又优于互助组、因此,互助合作运动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新参加合作社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行动。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上图中的“社”指的是什么?阅读材料二分析材料所述事件的名称。结合所学分析该运动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3)材料三反映的是1958年我国在农村开展的哪一运动?同年我国还开展了哪一运动?1958年总路线从实质上反映出人民群众怎样的愿望?

材料四 1978 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博鏊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据材料四,指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早开始于哪里?由材料四可知,1980﹣1982年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同时习近平在大会上指出,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改革开放简史》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乡村振兴中,就如何“改善民生”工作提出你的建议。
2023-04-02更新 | 27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平原县张华镇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主题探究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某班同学选取的三个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外交风云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需求。

主题二   科技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要科技成果表

时间

成果

1964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003

飞船升入太空

1973

袁隆平成功培有出

主题三     生活变迁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343.4

133.6

1990

1510.2

686.3

2000

6280

2253.4

2017

36396.2

13432.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得以“改善”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并分析其对中国外交事业产生的影响。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请在①②③④的位置填上合适的内容。
(3)纵观上表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情况,概括其变化趋势,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因素。
2022-11-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五四制)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趋势图。这一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西方国家敌视中国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海外研究中国起步晚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厦门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图

(1)材料中厦门国民生产总值呈现出什么变化趋势?
(2)小明同学观察了材料后,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厦门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7 . 曾经,中国雄立东方,创造出千年的荣耀与辉煌;曾经,中国山河破碎,历经百年的磨难与沧桑;而今,浴火重生,在崛起与复兴的征途上,中国正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荣耀与辉煌】

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条道路”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

——摘编自《走进盐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的主要目的。
(3)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写出“四大发明”中的一项。

【磨难与沧桑】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5)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是指什么?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五: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


(6)材料五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

【崛起与复兴】


(7)观察上图你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西藏和平解放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D.开国大典
(8)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哪一伟大决策?
(9)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召开……2018年4月8—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中国海南举行……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10)抚今追昔,通过以上探究,说说你的感悟。
2022-03-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制)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国家发展与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勇于改革促交融】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古代史这场改革的历史意义。
【探索创新寻出路】

材料二: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止性的、自觉性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现代化变革尝试”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三:1921年,苏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实行粮食税,农民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改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


(3)阅读材料三,分别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成功的经验。
【正确决策促发展】

材料四:



(4)据材料四,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总结经验谋未来】

材料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摘编自十九大报告


(5)材料五中提到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6)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其地位。
2022-03-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制)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1·山东济宁·三模
9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年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焕新颜】

材料一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习近平


(1)材料一中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何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如何“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艰难探索促成熟】

材料二   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相坤《弘扬“长征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为了“解决生存危机”召开的会议是什么?材料中长征在战略转移中大方向发生了什么变化?
【巩固创新促发展】

材料三   见下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举一例说明“一五”计划中我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

材料四   1953 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实质?
【思想引领指方向】

材料五   见下图



(5)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图 1、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图2会议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什么?
2021-06-06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邹城十二中九年级历史模拟测试题
10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外开放示意图

(1)上图所体现的重大战略是哪次会议确定的历史性决策?图中14个开放城市在地理位置分布上有何特点?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此时的世界经济形势呈现出什么趋势?

材料二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摘编自人民网

(2)哪一思想被誉为中国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指的是哪条道路?结合材料二,这种现代化具有哪些中国特色?
(3)近年,我国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重要进展的表现是什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该如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
2024-06-05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