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广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广交会在对外开放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当时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夕,广州是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五口通商以后的最初几年,广州仍然是对外贸易的最大中心。……进入50年代以后,贸易重心之由广州北移上海,就更加引人注目了。曾经被西方商人幻想为“永远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的广州,在五口通商之后不到10年的光阴,便已趋于衰落。

——摘编自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广州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但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进口多种物资,为了打破封锁,换取国家建设急需的外汇,1957425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广州开幕,展会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包括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等。

——摘编自王际娣《首届广交会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新中国举办首届广交会的背景。

材料四   19702006年广交会成交额

年份成交额(百万美元)全年成交额(百万美元)
春交会秋交会
1970403509912
1975124714202667
1980189825114408
1985257331035676
19905655569511349
199510791862119412
2000136521495028602
2001157741336729141
2002168501847035320
200344202049024910
2004245102720051710
2005292302943058660
2006322203406066280

——何元贯《广交会:地位、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

(4)根据材料四、请你概括1970年后广交会成交额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2024-05-2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凤凰中学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决议时间背景及意义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历史转折时期,激发起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全心全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动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全党的团结统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了磅礴精神力量。

——整理自肖贵清《整体性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三个(历史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意义等方面概括两个历史决议的共同点。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必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历史时机。

历史时期伟大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将以下伟大成就填入材料二中相应位置。(写字母)
A.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B.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C.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3)从材料二的四个历史时期中任选一个时期,用史实说明其伟大成就。
2022-09-1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对以下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属于历史结论B.①阐释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
C.②属于历史史实D.②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认为科学对人们的生活是有用的……当时的解刹学和植物学的突飞猛进,绘画、音乐以及诗歌等都在用自己的“浪漫”方式解放人类的思想……文艺复兴成为近代科学的摇篮。正是这种文艺的全面复兴给科学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辅助地启动了近代科学产生。

——杨渝玲 《文艺复兴:近代科学产生的艺术背景》


(1)材料一中“解放人类的思想”指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影响。

材料二 新派人士举起的“科学”、“民主”两面大旗及倡导的人性解放等,在西方文艺复兴 以来尽管已形成完整体系,但在中国却还是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新思想。 中国作为东方国家, 此时才真正开启社会转型的思想革命与启蒙进程。

——陈廷湘《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2)材料二是作者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促进作用。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 此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一方面我国以更为坚定的步伐前进,另一方面也遭遇严峻挑战。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疑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思想上走出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历程刻骨铭心】

材料一重大事件时间轴(局部)



(1)材料一时间轴中1919年与1921年发生的这两个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在1928年这一情景发生的地方,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一条“出路”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一时间轴在1935年图中的地方所召开的会议,为什么被称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通过探究以上时间轴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尝试为党在1921至1949年的发展历程设计一个主题名称。
【党的建设利国利民】

材料二: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 让市场决定莱价, 菜价飙升至1.2元/斤, 后稳定在0.4元/斤。

——根据《深圳口述史》(下卷)整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背景。

材料三:“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习近平


(4)请研读材料三的图文内容,概述这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回顾历程 感悟历史】
(5)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8-19九年级·江西·自主招生
6 .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失汉节】

材料一 月氏(大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招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经匈奴(单于)留(扣留)骞十馀(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中,益宽(对他的监视越来越宽松),骞因与其属(下属)亡(逃)乡月氏(月氏)殊无报胡之心。留岁馀,还……复为匈奴所得。留岁馀……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史记·大宛列传》


(1)据材料一,简要说说“骞持汉节不失”的主要史实依据。
【拯教危亡】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1895年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最高准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不断地)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2)据材料二、三,指出张謇与孙中山的救国主张有何不同?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救国主张产生的相同背景。
【维护利权】

材料四 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1919年罗加伦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学生宣言》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中国人要争的“国权”主要指什么?
【图谋振兴】
(4)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历史深刻表明,只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勇于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牺牲,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够走向富强,我们的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请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史实,论证这一论断。
2020-02-07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万唯】江西省201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定心卷》
7 . “下海”一词最初浅的是指一种到大海里去的动作。久而久之就引申了许多经济和政治色彩,一般指放弃或保留原来的工作去经营商业和创业。据此推测下图所指电视剧的背景应该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8 . 一首首老歌都是一个个时代风貌的缩影,有首歌这样唱道:“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与这首歌曲创作直接对应的历史背景应是
A.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成功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C.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展开

9 . 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的发展都做过有益的探索。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也有可以相互借鉴的宝贵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后,中国开始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经济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演说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新路”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罗斯福是在什么背景下所作的这场演说?罗斯福为了纠正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依靠这种“新应用”的特点是什么?依靠这种“新应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试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回答)

(4)他们的改革对我们国家当今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2017-12-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二: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在1932—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优势胜出……(他)目光远大,讲求实际,勇于创新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把美国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川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高唱着“忠于十月革命的理想,忠于社会主义的选择”的口号,却在1990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修改宪法中有关党的领导地位条款的建议,并表示准备实行多党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下)

(1)材料一中“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作出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什么?此后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什么经济体制?
(3)材料二中将美国置于“危机的深渊”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他“推出的全方位改革措施”有何显著特点?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走向何方?指出其改革失败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从各国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
2024-05-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4年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