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改革,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简述上述三幅图片所反映史实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解放区农民还没获得土地。

人民公社制度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内容

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分田包干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

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根据材料二,对比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点?

材料三

山西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事记

1979年,省委批准太钢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198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太原市作为山西省城市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1984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选择50个国营企业试行厂长负责制。赋予城市集体企业完全的自主权和更大的灵活性
1987年,中美合资兴建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94年,山西汾酒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60年大事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山西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1979

1989

1999

2008

钢材

2497

4850

12110

54188

水泥

7300

21829

57300

140000

粮食

33211

40754

50838

52870

棉花

220.7

378.8

382.9

749.2

国内大宗商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4)材料四中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2024-05-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2 . 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诞生时所处的时代是帝国主义时代,当时的时代主题是战争和革命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光明日报《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三   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有着丰富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先后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及进入新时代的不同阶段和时期,相应其精神演化也依次展现为: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精神及其谱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国际、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划线部分的提示信息,概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3)列举材料三中“不同阶段和时期”相关精神的两例史实。
(4)综上所述,归纳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民族复兴大业领导核心的原因。
2021-05-3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道路的抉择决定国家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李老师以“道路抉择民族复兴”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述各自联合的背景及影响。

材料1   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2   法国已采取行动,其后果将是重大的德国无条件投降已将近五年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法国外长舒曼,1950年5月9日


(2)观察下列图片,简述图一图二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智慧来解决现实中的难题。

              

(3)从下表中选择相互关联的3个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949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3年“一五”计划
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求同存异”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8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南方谈话”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年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4 . 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八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的任务公示,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查找文献史料——分析改革背景】

(1)第一组同学查找到了以下文献史料并进行了归类,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史料所反映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农村: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5.7亿人每天都挣不到0.15元。

——摘编自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城市:

1978年,我国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摘编自林蕴晖《国史札记》

任务二【绘制示意图——梳理开放进程】

(2)第二组同学根据对外开放绘制了以下示意图,请你填写①②的内容并简述②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任务三【制作大年事表——形成理论体系】

(3)第三组同学聚焦科学理论,制作了以下大事年表,请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1982年,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7年,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
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7年,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2年,中共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024-05-0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会议是指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议事活动,它是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9月下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制定了(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梁思成,费孝通、吴晗等参加了新政协全体会议,大会采纳了张奚若关于新中国国名由“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议。

——摘自《清华校史连载之十一: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1954年9月20日下午,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1197名代表投票表决,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史称“五四宪法”。“五四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五四宪法”的制定开启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纪元。

——《17个“第一次”告诉你人大制度如何走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上面两次会议形成的相关制度,分析两次会议有何共同点。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摘自《A报告》


(3)根据材料三,将A处该会议的名称补充完整。写出该大会的主题。
2023-10-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第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力量催人奋进,推动着人类前行。九年级(1)的同学们以“前行的力量”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分组进行活动的学习任务,请你一起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释读地图——开拓交往路线】

(1)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下面图片。分别简述上面两条路线开辟的历史意义。并说明其不同之处。

任务二:【解读史料——开创经济局面】

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

1978年,邓小平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2)第二组同学搜集到下面两位名人的讲话。据此说明他们讲话的背景及他们是如何力挽狂澜改变时局的。

任务三:【走进英雄——凝聚前进力量】

秦始皇   穆罕默德   玻利瓦尔   拿破仑 牛顿

(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请以“时代先锋引领航向”为题,任选上面三个人物,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2024-04-19更新 | 4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创新和转型能够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彩的历史华章,但同样也布满着荆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世纪以来的历史看,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普遍趋势是从农业社会的王朝国家转化为现代民族国家。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如何利用原有王朝国家的资源来构建新的国家体系,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英国人在这一过程中,曾经历过激烈的冲突和斗争,最终作出了明智的选择,他们在逐步收回王室实权的同时保留了王室。

——摘编自陈晓律《君权变化的政治含义——英国近代政治转型的观念基础》

材料二

日本在6世纪末部民制出现危机,起义斗争频起。646年孝德天皇继位后颁布《改新之诏》,一场向大唐帝国学习的社会变革运动全面展开……这样,日本成功实现了从落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全面转型,甚至取得了在儒家文化圈仅次于中国的国际“站位”。

——摘编自孙立祥《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摘自苏静主编《知日》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第一次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第二次,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开始了经济体制的转变。

——摘编自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是如何创造性实现近代政治转型的。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的哪两次改革?从背景、影响角度比较这两次改革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中国两次“历史性转变”开始的标志,并简述1978年至本世纪初经济体制转变(或改革)的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
8 . 历史上不同国家近代化的历程推动着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不仅开创了政治现代化的新局面,而且大革命本身就具有政治现代化的典型意义。正是由于这场革命,法国大踏步地走上依法治国的历程,并始终坚守着人民主权和法治的阵地。大革命不仅提出了建立现代国家的理论框架,而且也提供了进行具体操作的实践模式,正是这种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实现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   日本虽然高调宣扬“脱亚入欧”,但也并没有完全西化。比如他们穿上了西服,但和服仍然受到欢迎;正式场合是握手礼,日常场合是鞠躬礼。更重要的是,尽管废除了武士,但也保留了日本传统文化的武士道精神。这种保留将对后来的日本产生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黄治军《晚清最后十八年》

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海战后,他们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新的政治力量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中国资产阶级进行了第一次政治演出。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全面模仿苏联模式的背景下我国开始系统地建设社会主义工业,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发展的路径特征为进口替代战略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我国全面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以深圳、珠海等率先试点的经济特区蓬勃发展。在改革试点成绩引人瞩目的同时,我国也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此基础之上,我国工业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摘编自《中国工业化建设历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具体史实说明法国政治现代化的具体实践。
(2)材料二中日本“脱亚入欧”和中国的“政治演出”分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并简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变化的特点。
(4)综上所述,归纳国家发展过程中推动近代化发展的共同因素。
9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夕,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材料三:1992年,一位老人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材料四: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是什么?“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效果如何?
(2)材料二图中的会议何时召开?会议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老人”是谁?这位老人的谈话对人们的思想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4)结合所学,请指出材料四中的“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2023-08-14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真题变式训练主观题
10 . 人类因拥有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都是在梦想的推动之下而实现。李老师以“梦想点亮未来”为主题带领同学们正在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也一起参与进来和他们完成任务吧。

任务一   【阅读材料——概括梦想背景】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政治局面,政权得到巩固,经济逐渐恢复,整个国家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开始着手编制和实施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展开。


(1)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概括“一五计划”编制的背景。

任务二   【观察图片——指出理念变化】



(2)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理念。认真观察上面两幅图片,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任务三   【整理脉络——阐释梦想历程】

世界和平梦——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腾飞梦——改革开放
国家统一梦——“一国两制”
民族和睦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独立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伟大复兴,民族之梦。请从以上“中国梦”中任选三例,以“中华民族·逐梦历程”为题,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2023-07-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