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8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78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与此材料相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24-06-05更新 | 11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二模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五四学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部分国家的重大政策简表(部分)时间政策

时间政策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33年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
1953年新中国实行“三大改造”
1953-1957年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农村改革
(1)从材料中找出标志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6-04更新 | 2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李老师设计了以“探索·发展·革新”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任务,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制度建设——完善民主法制】

任务二【一五计划——工业化起步】

任务三【自我革命-永葆社会生机】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文化大革命“两个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任务一中图片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确立于什么会议?
(2)观察任务二《“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可以获知“一五”计划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两个领域?
(3)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请结合任务三中学习笔记,以“探索·发展·革新”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200字)
2024-05-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同学们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现代中国农村的巨变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4-05-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24-05-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挫折之路】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如图)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共产党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转折之路】

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此会议前后党的工作中心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该具体举措最早是在哪里被探索出来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
2024-05-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大庄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4八年级下·山东·专题练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图反映了1978年—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情况,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完成B.改革开放的决策C.香港、澳门回归D.西部大开发战略
2024-05-09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频选择题80题)-(山东专用)
8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的“拨乱反正”主要是指(       
①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②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③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④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要搞四个现代化,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气氛,求得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把那些冤案、错案了结了。

——《邓小平年谱》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部编版《中国历史》

(1)为了破除材料一的错误,理论界展开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从而指导中国人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这一正确的发展道路开始于哪一会议?
(2)这次会议确定了什么指导方针,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具有什么意义?
(3)依据材料二指出,“把那些冤案、错案了结了”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大幅度提高生产力”,1978年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哪里?实行哪一历史性决策?
2024-05-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口号,发动了“大跃进”;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共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发生根本变化D.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犯冒进的左倾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