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1 道试题
1 . 农业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还分得大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普遍添置了新农具,改善和扩大了自己的经营。1949年到1952年的农业迅速发展,全国农业产值1952年比1949年增长了48.5%

农民分到了劳动生产工具

(1)指出材料一中“这一政策”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在资源极度稀缺的背景下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1959年,在以农机化为核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农机化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方师乐、黄祖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演变与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说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象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的社论,其中写道“只要像南海县那样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地的潜力,发挥集体和社员的积极性,每个地方都可以在现有水平上有较快的发展。南海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状况可用一个‘活’字来概括。无论是社员、干部,务农还是务工,搞养殖还是搞种植,各条战线协同一致……无论是国营企业、集体经济还是社员家庭副业,到处充满生机……解开了农民的手脚,农村经济很快由死变活,生财之道越多,农民生活越富。”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一报道应该发生在     。(写序号)并说明判断理由。
①20世纪50年代末,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20世纪8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24-05-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诊断历史试卷
2 .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改革,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简述上述三幅图片所反映史实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解放区农民还没获得土地。

人民公社制度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内容

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分田包干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

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根据材料二,对比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点?

材料三

山西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事记

1979年,省委批准太钢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198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太原市作为山西省城市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1984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选择50个国营企业试行厂长负责制。赋予城市集体企业完全的自主权和更大的灵活性
1987年,中美合资兴建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94年,山西汾酒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60年大事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山西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1979

1989

1999

2008

钢材

2497

4850

12110

54188

水泥

7300

21829

57300

140000

粮食

33211

40754

50838

52870

棉花

220.7

378.8

382.9

749.2

国内大宗商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4)材料四中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2024-05-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3 .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大低于1936年的水平,全国农业生产降了25%,其中粮食下降了22.1%。美国政府称,由于中国人口太多,没有政府能有效地解决人们吃饭的基本生活问题。但到195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比1949年增加了44.8%。

——摘编自胡鞍钢《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1949-2012年)》等

材料二   1978―1989年,中国粮食进口大幅度上升,年平均粮食进口量达到1262.1万吨。与此同时,1979年我国以低于市场价格向农民征收的粮食数量则从755亿斤降到.700亿斤,1982年更是进一步降至606.4亿斤。这得到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极大欢迎。从1980年开始,国家还用进口的粮食在棉、糖产区实行换购、奖购农民自种的棉花、糖料,鼓励农民多种棉花、糖料,从而推动了有关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叶明勇《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再探》

材料三   2008年5月1日,美国《生物能源文摘》公布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目前公布的年人均消费肉类是53公斤,比美国少4.5成,如果中国人吃肉与美国人一样多,全球额外需要2.77亿吨饲料粮,因此“世界粮价飙涨是由中国人大量进口粮食造成的”,全球粮食危机是由于中国人开始吃肉造成的。

——朱华雄、瞿商《粮食安全:中国的还是全球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采取的解决“人们吃饭的基本生活问题”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大量进口粮食的政策背景,并分析大量进口粮食带来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批驳美国《生物能源文摘》指责中国的报告。
2023-07-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1953年2月,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很快发展起来。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互助合作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别下滑的原因。

材料三: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僵化模式: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打破经济体制上的“僵化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决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材料四:北冰洋食品公司的前身是1936年的北平制冰厂。1956年与8家私营汽水厂、43家小食品厂合并,成立了有冷食、饮料的国有企业,更名为地方国营北京市食品厂。1985年,该厂重新改制,成立了北冰洋食品公司,并同外商合作分别成立了4家合资公司。1985至1988年是企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北冰洋公司年产值超过了1亿元,利润达到1300多万元,主要生产饮料、罐头、冷食。其中“长城”牌罐头分别销往香港、东南亚、中东、日本和东欧近30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达1000万美元。

——摘编自张景云《北京老字号“北冰洋”如何重新唤起消费者的热情》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北冰洋”品牌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3-08-1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洵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是呈现历史过程的最好载体,黄老师以“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学会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   【歌曲浓缩历史】

歌曲作为艺术作品,能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时代背景。

选项创作年份歌曲名歌词节选
A1950年《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凤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B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国)野心狼!
C1963年《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向前进!向前进!
D1981年《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E1994年《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1)若以“抗美援朝”为研究背景,可以选择歌曲_______;若以“改革开放”为研究背景,可以选择歌曲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2)《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在路过天安门时,看着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景象,心潮澎湃,在返程的火车上一气呵成完成创作。《歌唱祖国》正式发表后从此响彻大江南北,走进了更多的学校、工厂、码头,所到之处,大家的反响都特别热烈由此可以看出,歌曲具有怎样的证史价值?

任务二   【照片定格历史】

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4周年华诞。在这70多年的发展进程里,许多的历史瞬间被照片留住。以下照片是新中国70多年来的部分掠影。



   
(3)这四张历史照片,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历程,请参照示例,至少从两个视角加以举例说明。
示例:视角:经济:例:首个农民丰收节,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4)照片所体现的历史也未必是完全真实的。比如照片B是伪造场景后拍摄的。结合所学,指出其中的历史原因。

任务三   【报纸诉说历史】

报纸的头条为报纸之魂,体现着时代的变迁。《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是了解共和国历史的一个窗口。



   
(5)若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择上述哪两则材科?
(6)材料B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对邓小平提出的哪一构想的实践,若要进一步研究材料B所反映的史事,除了新闻报纸外,你还可以补充哪些原始史料?
(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不正确,请对应题号后填“错误”。
A《我们走在大路上》,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
B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岸立即举行了“三通”启动仪式。(       )
2023-07-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楷模和偶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志愿军抗击美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获得全国人民的高度崇敬,祖国人民把志愿军战士誉为“最可爱的人”。1951年3月,向全国农村发出爱国丰产竞赛挑战书,号召努力多产粮棉来支援前线。到9月底(行政区)的1.2万多个互助组、2700多个农业劳模应战。

——摘编自郑谦、庞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

材料二:见如图。


   

材料三: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枯燥的数学术语,随着陈景润的故事成为青年人精神的巅峰,它激发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对于科学的无比热情。中国女排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又一偶像群体。中国人通过女排精神,还有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当然,另一类偶像也在这一时期悄然来到

——摘编自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志愿军获得高度崇敬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丰产竞赛”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的优秀品质?请挑选其中一位人物,设计一份简短的颁奖词。要求:饱含情感,体现人物精神内核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偶像崇拜现象出现的背景。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偶像崇拜的特点。
2023-07-2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农业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中“这一政策”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在资源极度稀缺的背景下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1959年,在以农机化为核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农机化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方师乐、黄祖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演变与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说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象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的社论,其中写道“只要象南海县那样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地的潜力,发挥集体和社员的积极性,每个地方都可以在现有水平上有较快的发展。南海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状况可用一个‘活’字来概括。无论是社员、干部,务农还是务工,搞养殖还是搞种植,各条战线协同一致...无论是国营企业、集体经济还是社员家庭副业,到处充满生机....放开了农民的手脚,农村经济很快由死变活,生财之道越多,农民生活越富。”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一报道应该发生在。(写序号)并说明判断理由。
①20世纪50年代末,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20世纪8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23-07-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据材料一,简要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中国大事记
1986年制定《863计划纲要》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010年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023-07-0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15万吨。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开工,这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至1957,全国钢产量已上升到535万吨,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了一万多个工业项目,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

——摘编自齐鹏飞、杨凤城《当代中国编年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二       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另一种是……。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这一政策,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另一种”政策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


(3)据材料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出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图一、图二之间的内在联系。图二会议在政治方面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10 . 新中国自筹备至成立以来,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指引中国不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筹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目标,把一党领导与多党合作、一党执政与多党协商结合起来,首创人民政协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导入外来党治模式,吸取国民党党治模式变异的经验教训,并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之后所进行的政治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以上宪法通过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次会议上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3)中共八大提出的任务是什么?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表现及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

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内背景?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
2022-09-2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