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小李同学准备参加“学习二十大,争做好少年”系列活动中的“党史知识竞赛”。在他收集到的资料中,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②中共十二大——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中共十三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10-30更新 | 697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呼伦贝尔中考历史真题
2 . 联系历史事件,纵论世界形势。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以“我眼中的战后世界”为线索,选取相关事件得出一个结论,最后结合所学加以论证。(要求:结论观点明确,论从史出;表述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2023-09-12更新 | 50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真题
3 . 舆论热词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舆论热词统计(部分)

时间舆论热词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
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摸着石头过河、包产到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经济特区
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南方谈话、姓资姓社、市场经济、世贸组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70年代末—80年代初、80年代初—90年代初出现的舆论热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南方谈话的共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进程所呈现的特点。
2023-07-12更新 | 34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历史真题
4 . 弘扬中国精神,创新中国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以后,意识到落后的中华民族求知若渴,四处寻找老师,学习美国、日本、苏联等不少国家,最后还是通过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足以表明,强调“中国特色”在解决自身问题上,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行性。

——摘编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材料二   1949年为节点……60年间,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开奋进的脚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世界通过“北京时间”感受“中国奇迹”》

(1)根据材料一,写出1840年以后,中国“四处寻找老师”的几件大事和带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道路的主要领导人。
(2)从材料二中选取一个“历史性转变”,并简述该转变。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性转变”与“中国特色”道路二者之间的关系。
2023-07-01更新 | 34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5~1851年,英国人口倍增。人口集中点已由农业区转向棉纺织等工业区,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的人口增加了近11倍。1851年时,英国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变化,由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并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变化》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人口总数不断增长,到2006年人口总数超过13亿,其中城市人口比重情况,如图所示:

   

中国1978-2006年城市人口比重统计图

——摘自赵鑫《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城市化发展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英两国对世界现代化发展作出的贡献。
2023-06-29更新 | 40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真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邮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国家的名片,也是时代的印记和社会的缩影。它见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记载了一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图 《世纪交替 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纪念邮票
请你从邮票中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关联的史事,凝练出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023-06-29更新 | 45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真题
7 . 口号标语等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口号标语

第一组“自强”、“求富”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主”、“科学”
第三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第二组“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第四组“联产承包好”
“要想富,先修路”
“发展才是硬道理”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写出第一组口号标语反映出的中国近代前期的时代主题。
(2)在第二组、第三组两组中任选一组,写出该组口号标语出现的历史时期;并分析其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第四组口号标语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哪些决策、战略和理念?
2022-07-03更新 | 44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历史真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填写正确的内容。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是: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①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9 .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的发展历程,改革始终与之相依相伴,每一次改革都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材料一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我国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终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各举一项措施。并根据内容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4)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0 .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复兴史。

材料一



“冲击——反应”模式

材料二中共十五大在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提到:“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C所指历史事件中先进的中国人所提出的口号或主张。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历史事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的含义(从政治、经济方面)并指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因素。
(4)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5)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巨变?(要求:写出相关事件及主要影响)
2020-09-01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