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五年计划(规划)制定的共同目的。
(2)根据所给材料,概括以上五年计划(规划)有哪些变化?
(3)以上五年计划(规划)的制定,体现了国家的哪一重要职能?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有效调整

事件影响
土地改革农民得到了土地,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合作化运动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解决好农民富裕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产业振兴,没有产业振兴就没有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

——《湖南日报》(2022年03月29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苏俄领导人是谁?根据材料指出该政策是怎样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的?
(2)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与中国共产党哪次重大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有关?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俄两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共同之处。
(4)对比材料三中两幅图片,说说株洲农村发生的显著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株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023-07-18更新 | 30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3 . 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观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济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策?
(2)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2020-05-08更新 | 234次组卷 | 15卷引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第9课 对外开放
4 . 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19-01-25更新 | 1241次组卷 | 66卷引用: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时作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时期,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

(2)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加以说明。

(3)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我们应当如何面对?请你提一个合理化建议。

2018-03-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北师大版(2017)下册课后习题:第12课 对外开放
6 . 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

材料二: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2)经济特区最早在哪些省份设立?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材料二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指出:“中央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的立国之本。

材料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深化改革与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1)材料一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中的“春天”喻指什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邓小平是针对哪一问题提出这一观点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2018-03-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北师大版(2017)下册课后习题:第13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与发展
8 .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但人类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却具有特殊性、多样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现代化】

材料一   西方的现代化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一定的技术、经济、环境条件和思想力量下促成的社会发展进程。


——整理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轴中任选两个历史事实,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时期

概况

1949—1978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业化建设之路,虽然发展道路曲折,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1978—199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断探索适合我国人民的富裕之路。
1992年至今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重点转向共同富裕,以扎实推进从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摘编自张洪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特点。
2023-06-15更新 | 40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9 .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疏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摘自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

材料二: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摘自《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材料三:

根据本法令和一般法律,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和家务农奴可以享有自由农村居民身份的各项权利,包括人身的和财产的权利……

——摘自《关于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的总法令》

“农民使用这块份地,必须替地主完成‘法令’中规定的义务”……“在两年期满之前,农民和家仆要和从前一样替地主服役,并且毫无怨言地完成自己从前的义务。”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四: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摘自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主张“实业救国”的状元实业家是谁?同时期,中国已开始主动吸收西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请列举出这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举出一例即可)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哪个重要国际组织,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并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正确。
①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③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④使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⑤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4)材料四是美国哪次改革的措施?依据材料概括此次改革用什么手段扭转国家经济形势?
2023-07-13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3课 罗斯福新政(一)-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5~1851年,英国人口倍增。人口集中点已由农业区转向棉纺织等工业区,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的人口增加了近11倍。1851年时,英国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变化,由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并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变化》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人口总数不断增长,到2006年人口总数超过13亿,其中城市人口比重情况,如图所示:

   

中国1978-2006年城市人口比重统计图

——摘自赵鑫《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城市化发展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英两国对世界现代化发展作出的贡献。
2023-06-29更新 | 40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