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列宁是如何改“错”的?
(2)材料二中罗斯福说的这种历史现象,他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罗斯福实行的措施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时期在农村采取什么措施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019-04-01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重点练)-2020-2021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部编版)

2 . 习总书记提出要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开放。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邓小平十分赞赏新加坡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他了解到外商在新加坡设厂使新加坡得到三大好处:一是外资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二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三十带动了相关的服务行业,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邓小平决心把新加坡这个“经”取走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

(1)邓小平要取的“经”是什么?“取经”回来后他作出了了什么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决定的?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

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开始的尝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和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北师大《八年级中国历史下》

(3)据材料三回答,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有何特点?

材料四2018年4月,海南的改革开放有了新举措:国家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是彰显我国扩大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80年代为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海南实行了什么重大举措?根据材料,指出国家支持海南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

(5)纵观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呈现什么趋势?

2018-06-03更新 | 819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9课 对外开放(重点练)-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部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