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但人类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却具有特殊性、多样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现代化】

材料一   西方的现代化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一定的技术、经济、环境条件和思想力量下促成的社会发展进程。


——整理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轴中任选两个历史事实,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时期

概况

1949—1978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业化建设之路,虽然发展道路曲折,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1978—199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断探索适合我国人民的富裕之路。
1992年至今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重点转向共同富裕,以扎实推进从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摘编自张洪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特点。
2023-06-15更新 | 40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这里的“关键抉择”指的是()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D.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1-12-04更新 | 514次组卷 | 36卷引用: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训练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材料二



图三   19世纪中期的欧洲城市

材料三   设立雄安新区,是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坚持“高点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

在规划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着力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

在城市风貌方面,避免千城一面,做好建筑风貌指引,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城市空间格局突出礼序乐和,秩序规整而灵动自然。建筑设计坚持古今融合,展示多元包容、传承文化、面向未来的创新风尚。

——摘编自杨保军《雄安规划是一次规划本源的回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英国和中国的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各自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城市的交通和照明进行改造。
(3)借鉴材料三,请你为推动郴州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2021-07-30更新 | 42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4 . 习总书记提出要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开放。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邓小平十分赞赏新加坡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他了解到外商在新加坡设厂使新加坡得到三大好处:一是外资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二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三十带动了相关的服务行业,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邓小平决心把新加坡这个“经”取走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

(1)邓小平要取的“经”是什么?“取经”回来后他作出了了什么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决定的?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

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开始的尝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和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北师大《八年级中国历史下》

(3)据材料三回答,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有何特点?

材料四2018年4月,海南的改革开放有了新举措:国家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是彰显我国扩大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80年代为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海南实行了什么重大举措?根据材料,指出国家支持海南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

(5)纵观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呈现什么趋势?

2018-06-03更新 | 819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9课 对外开放(重点练)-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部编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某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在建设期间,工业发展的速度当然要低些,但是1953年工业总产值仍然比1952年增加了百分之33%1954年预计现代工业的总产值将等于1949年的4.2倍。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1978199220022010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20370102398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343.41826707328762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特征?导致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1953年中央采取的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78—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速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请指出这两次会议及其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6 .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一代代人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绘制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李老师以“时代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解读历史文献——倾听时代呼声】
(1)思想引领时代发出革命的呼声。下面两则文献材料反映的思想分别发出了怎样的时代呼声?这些时代呼声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地狱里,教皇尼古拉三世像根木桩,倒插在岩石的夹缝中,双脚燃烧着火焰。但丁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到的惩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风日下,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摘编自《神曲》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任务二【走近历史场景——见证时代变化】
(2)革命揭开时代变化的恢宏序章。下面图片场景反映的两场革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时代变化?
                                                
图一 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占冬宫(绘画)                                          图二 五四运动(绘画)
任务三【阐述历史史事--谱写时代华章】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时代洪流中一路披荆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开创了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开创时代伟业·谱写时代华章”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中共一大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新中国成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3-06-23更新 | 90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7 . 根据下列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二组社会生活变化照片



(1)第一组图片反映了农村生活中哪一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农村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第二组图片反映了城市生活中哪一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城市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探究,你有何认识?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下图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城市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023-06-19更新 | 1018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串讲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有效调整

事件影响
土地改革农民得到了土地,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合作化运动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解决好农民富裕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产业振兴,没有产业振兴就没有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

——《湖南日报》(2022年03月29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苏俄领导人是谁?根据材料指出该政策是怎样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的?
(2)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与中国共产党哪次重大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有关?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俄两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共同之处。
(4)对比材料三中两幅图片,说说株洲农村发生的显著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株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023-07-18更新 | 30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10 . 回眸中外改革,感悟社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的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材料二: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材料三: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1)指出材料一中的会议名称。该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