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8 道试题
1 . 为更好地了解改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九年级(1)班同学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请你共同参与他们的研究性学习,完成相关任务吧!

资料一(日本明治维新)

然而,仅仅从近代化和富国强兵目标本身来看,明治维新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变革。在19世纪西方列强威胁亚洲的时代背景下,萨长等藩的下级封建武士们为了避免日本成为殖民地,从1868年到1905年,经过不到四十年的锐意变革使一个落后的农业小国变成了与列强并列的近代国家,这是值得其他在现代化道路上艰难行进的国家借鉴和学习的。

——摘编自 廉德瑰《日本明治维新为何能成功》

资料二(中国改革开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规4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走出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迈向富强的崭新道路。45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

——摘编自《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与深刻启示》

请回答:
(1)根据资料一,概括当时日本面临的“时代背景”。并回答明治维新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资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3)改革创新是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改革创新·社会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请认真检查,不要漏题哟!
2024-05-2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检测试题
2 . 2020年,中国的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成为全球第一个钢铁年产量达到10亿吨的国家,世界超过一半的粗钢,是中国生产出来的。但如果回顾中国钢铁发展史,就会发现它背后的历程并不简单。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雷锋经过武汉,专门到武汉长江大桥来参观。站在江边望着大桥看了很长时间,眼睛里还含着泪花。他对身边的人说:“钢铁,原来都是钢铁,中国的江河多得是,今后还要建多少这样的大桥,这需要多少钢铁呀!”雷锋感到自己即将要走进的鞍钢,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工作,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去鞍钢为祖国炼钢铁的决心。

——赵伟东《大武汉铁路往事》

材料三: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新中国冶金工业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技术最新的宝钢工程在上海开工建设。宝钢的建设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成套引进国外7个国家30多家厂商的先进技术装备,宝钢实现了硬件方面的赶超,让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至少缩短了20年。

——《百炼成钢——改革开放领潮头》中国冶金报

(1)材料一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中国近代的哪一运动中?根据材料一,说说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和鞍钢的建设与新中国实行的哪一计划有关?这一计划的完成有何意义?请再写出一位与雷锋同一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宝钢的建设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有何联系?
2024-05-11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滨海学校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要搞四个现代化,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气氛,求得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把那些冤案、错案了结了。

——《邓小平年谱》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部编版《中国历史》

(1)为了破除材料一的错误,理论界展开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从而指导中国人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这一正确的发展道路开始于哪一会议?
(2)这次会议确定了什么指导方针,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具有什么意义?
(3)依据材料二指出,“把那些冤案、错案了结了”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大幅度提高生产力”,1978年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哪里?实行哪一历史性决策?
2024-05-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76年,“阶级斗争”一词在《人民日报》标题中出现205次,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标题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这体现了(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B.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C.“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D.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的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④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政权巩固,社会过渡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继往开来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2024-04-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天不怕,地不怕,改造世界雄心大。我为祖国献石油,祖国有石油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我为祖国献石油》歌词(节选)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

——摘编自李忠杰《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

材料五:美好生活是每个人能够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活状态。个体的人要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更丰富的物质生活。离开了辛勤劳动,个人的美好生活只能成为空想。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一个离不开道德水准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建构美好生活,也必须加强人的素质锤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新中国成立后,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位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是谁?材料一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2)《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传唱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它讴歌石油工人的典型代表是谁?这首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
(4)材料四邓小平讲话后,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一改革目标在哪个会议上正式提出?
(5)根据材料五,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实现材料一中“我们的奋斗目标”?
2024-04-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安头乡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的研究课程是(     
A.民族团结B.外交成就
C.祖国统一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2024-04-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安头乡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序号时间事件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1978年小岗村包干到户
3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
4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5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
6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区
71992年开放重庆、昆明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8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80字以上)
2024-04-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梁邹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开启改革开放这伟大征程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10 . 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19.11.50.771.86.9
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

材料二   1958年底,全国七十四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二万六千个人民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县麻西河乡和福建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材料五   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 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材料一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它使我国生产资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此我国进入什么历史阶段?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出建设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有哪些失误
(3)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4)材料四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做出了一个什么历史性决策?
(6)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024-04-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宫里镇初级中学(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作业检查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