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0 道试题
1 . 编写简要的大事年表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小王同学期末复习时,通过表格的形式梳理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相关大事(如下表)。阅读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大事
1848年A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苏联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8年B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9年东欧剧变
1993年苏联解体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1)补充完整表格中A、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
(2)根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什么?
(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200字)
2024-02-29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2 .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24-02-21更新 | 283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威海荣成市实验教学联盟(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美国建立之初,华盛顿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通过1787年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新体制:要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困难之一就在于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列宁认为,20世纪初的俄国就处于资本主义世界最薄弱的环节。俄国革命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逐步走向社会主义。

——于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不容否定》(载于《人民日报》2016.06.13)

1917年11月7日,随着阿芙乐尔号战舰发出的一声怒吼,俄罗斯人民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

——摘编自《大国崛起》

我们是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环境下工作和建设的。

——摘编自1925年斯大林关于政治工作的总结报告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遵循现代化普遍规律,又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体现在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民日报》2021.10.2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民主模式”、“美国新体制”的名称和确立的标志,并举例说明“美国新体制”“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说明“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语言准确,表述清晰。)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上述国家对人类现代化发展的相同作用,并谈谈你对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2024-01-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十月革命”“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分析以上三组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认识到(       
A.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发展B.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023-12-24更新 | 1022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发生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而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见(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前行B.社会主义遭遇全面失败
C.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阵营不够团结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伟大转折”体现在(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B.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023-11-22更新 | 448次组卷 | 12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经济开发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维度简析材料一所示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2)简介在材料二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国家“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

材料三:改革开放40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推进,我国逐步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的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转变,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在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

——王雨田《辉煌与启示——我看改革开放40年》


(3)哪一事件开启了改革开放?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的意义。
2023-10-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2022-2023学年(五四制)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典礼。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摘编自《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中“占人类总数四分之图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是哪次会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材料三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摘编自《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3)“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的史实是什么?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双方均坚持什么原则?

材料四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摘编自《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4)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什么?

材料五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5)根据上述信息,谈谈科学技术与国家综合实力之间的关系。
2023-10-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指出:“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这一光辉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工作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0 . 近代以来,与我党密切相关的觉醒有三次:第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二次是延安整风运动,第三次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的觉醒贡献是(     
A.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从此向前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
B.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此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D.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2023-09-26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