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材料三: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材料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材料五: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用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日本大胜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请说明理由。
(4)材料四中罗斯福为应对危机而进行“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它的主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是从哪一重大会议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请举例说明“特色”之处(至少两例)。
(6)上述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

2 . 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的发展都做过有益的探索。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也有可以相互借鉴的宝贵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后,中国开始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经济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演说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新路”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罗斯福是在什么背景下所作的这场演说?罗斯福为了纠正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依靠这种“新应用”的特点是什么?依靠这种“新应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试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回答)

(4)他们的改革对我们国家当今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2017-12-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在人类历史上,社会进步往往与改革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纽约时报》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先生,感谢上帝,让我遇到了您,我现在好多了。我已经走出经济危机这可怕病症的阴影了,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我尤其要感谢您,缓和了我的社会矛盾,避免了我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哦,对了,非常感谢您给我写的新药的特点,我们资本主义大家庭里的好多家庭成员都按照您的处方治疗,效果都不错……”
材料二: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先生”指谁?“新药的特点”是什么?哪一味“药”增加了就业机会?
(2)材料二中“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这次会议提出了什么总方针?在这场社会变革中,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怎样的经济格局?
(3)简要概括中美两国改革有何共同作用?
(4)综上所述,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可以有互相借鉴的宝贵经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6-10-1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湖北省鄂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1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部世界历史也是一部大国兴衰史,学习借鉴之有助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一:大西洋两岸部分国家工业产量比例示意图(摘编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曾经写下这样的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周恩来同志生前念兹在兹的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问题一:根据图一,在工业化进程中首先领先的国家是哪个?请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它能居于领先地位的原因。
问题二:根据图二,在工业化进程中后来居上的美洲国家是哪个?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请列举一部这个国家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法律文献,并说明理由。
问题三:材料二中,为让中国“强大”,近代的中国人做出了哪些探索?
问题四:材料二中“中华民族富起来”得益于党的历史上召开的哪一场重要会议?今年是会议召开多少周年?会议决定了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问题五: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应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2018-06-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广东省南山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