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所给予的实际教训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直接原因。……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开幕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传播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照抄照搬”俄国经验的史实。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请为上述两个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024-03-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第一卷·2022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四)历史试题
2022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线索时间轴


   
请回答:
(1)中国的“一五”计划借鉴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举一例“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吸取苏联教训,变革这种僵化模式的?
(2)对比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启示。
2022-07-05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01期)-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8年,在邓小平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2018年习近平博鳌论坛讲话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还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材料二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18个红手印,签下“包产到户”契约,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请问安徽凤阳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来发展为什么体制?

材料三: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内地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3)1980年,我国设立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窗口”的是哪个?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于2001年还加入了国际组织,请写出此组织名称。

材料四:1997年,中共“十五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


(4)这次大会确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五:

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343.4133.6
1990年1510.2686.3
2000年62802253.4
2017年36396.213432.4
(5)结合上表,请你谈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4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B.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C.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D.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