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97 道试题
1 . 天津博物馆为布置“新天津从这里走来——与共和国共同成长”展览馆搜集历史资料时,不应该入选现代天津地方史料的一项是(     
A.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的实物B.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的照片
C.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地图D.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的新闻
2024-06-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面的年代尺所示历史事件共同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A.城市改革步伐的加快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开启新时代的强国之路
2024-06-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天津的开放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振兴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时局·被迫开放】

1860年,天津被迫开埠通商。此后列强相继在天津开设了租界,并允许外国军队进驻租 界。开埠以后,涉及中外交涉的衙门都纷纷在天津设立机构,从中外谈判、创办新式海陆军、 到兴办西式教育等活动,政府官员、幕僚和受政府雇佣的洋员,外国的公使领事等云集天津。天津成为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人民的一个重要战略基地。

——摘编自《天津: 一个从开埠走向繁盛的城市》

【顺应时势·主动开放】

天津对外开放走过了由着力发展对外贸易到利用外资,由利用外资改造中小企业到改造 大中型企业,由试办“三资”企业到成功举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港保税区的重大转变。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多渠道、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初步展现在世人面前。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充分发挥了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作用。

——摘编自李大勇、王凯捷《天津对外开放的起步与推进》

【创新发展·深度开放】

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始终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 一核心任务,持续推出一系列创新成果,有力地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有效推动了天津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现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全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30%的外贸进出口、40%的实际利用外资,切实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摘编自刘桂平《持续发挥好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1)天津在哪次侵略战争中被迫开埠通商?依据材料,概括天津开埠通商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概括天津对外开放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推动天津对外开放不断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归纳天津对外开放深入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天津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024-06-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说过,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对中国社会要进行改革,不仅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意。恩格斯说过:“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任何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摘编自孙自胜《从邓小平改革观看中国发展道路》

材料二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提出了许多鼓舞人心的全新见解。他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摘编自刘应杰《邓小平文风的四个本色与特征》

材料三   打破多年的城乡壁垒,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强化兜底保障,房地产制度改革为1.4亿多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难题;致力于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教育改革不断缩小地区、城乡间差距;从农村“厕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类,从防治“小眼镜”到推进清洁取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2000多个改革方案,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

材料四   从推出全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上线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创设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到设立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企业……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改革推进模式,累计部署35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2023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和18.6%的进出口贸易。

(1)据材料一,归纳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体现上述观点的具体史实。
(3)结合上述材料与问题,概括邓小平对我国的改革事业起到的重要作用。
(4)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5)材料四的内容体现了我国在哪一领域的改革?据材料四,推断这一改革给我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6)综合思考上述材料及问题,概括一个推动我国持续发展的动力。
2024-06-14更新 | 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5 . 【科技改变生活】

材料一     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摘编自E.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我国对外开放带来诸多战略效应:对外开放解决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现代化启动初期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难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制度供给,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外开放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加快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培育和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品格。

——摘编自门洪华《从对外开放到全面开放——关于我国对外开放三十年后的若干总结》

(1)根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导致的生产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至少两个角度评价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对外开放带来的战略效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首次实践。
2024-06-1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九年级6月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6 . 城市是国家发展的缩影,更是时代变迁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国人来说,厦门开埠是被迫而病苦的。同时,开埠又是一种契机。开埠后,福建城市才真正进入近代。外来力量对福建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都起了冲击作用,促发了城市内部的现代化的潜在因素。在外来力量的刺激下,国人自办的工厂、银行等相继出现。只有当社会内部的发展潜力和积极因素被广泛有效地动员起来时,现代化才会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而在1980年之后,厦门也再次因“开放”而迎来了新生。

——摘编自林星《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福建城市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   明治政府以近代化为目标,在成立伊始便将废除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作为首要任务来实施。但是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在大部分民众尚未有从事近代工商业的自觉、在殖民主义势力甚露尘上、国际局势又非常险恶之际,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地采取了一系列扶植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日本近代城市的发展与近代化。

——姚传德《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研究:1868-1930》

材料三
11-13世纪11和12世纪,贸易的发展使巴黎的城市建设经历了一次复兴。巴黎左岸的知识传统始于12世纪,当时一些教师为了摆脱主教对教育的控制,他们组成教师行会,并在13世纪得到教皇和国王支持,自治权得到保证。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象征着封建专制的堡垒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其实是一个错误,因为当时这里只关押了七名普通的刑事犯人,但在心理和政治上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7月14日成了法国的国庆日。
1871年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但两个月后,遭到了资产阶级反动政府血腥镇压。
1919年为了发泄对德国邡积多年的愤滋,特意选择凡尔赛宫镜厅和1月18日作为和会的开幕地,点和时间,并在这里签署了严厉制裁德国的《巴黎和约》。

——整理自郭可《巴黎》

(1)根据材料一,分析福建城市现代化的原因,并谈谈你对“1980年之后,厦门也再次因‘开放’而迎来了新生”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简述明治政府是如何推动日本近代城市的发展。
(3)结合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三中与巴黎相关的城市记忆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4-06-1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多校2024年中考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卷(三)
7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输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8年,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实验区
A.“改革开放”卷B.“国防建设”卷
C.“外交成就”卷D.“统一大业”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照片中的桥·感受英雄气概】

材料一:抗美援朝时期,鸭绿江大桥承担着部队过江、军需物资供应等重要作用。美国军队曾对这座大桥进行多次轰炸,将其毁为断桥,遂有“鸭绿江断桥”之称。(见下图)如今,断桥上的铁轨静静地躺着,锈迹斑斑的铁锈仿佛在告诉我们,我们最可爱的人是如何“气势磅礴”地走向鸭绿江彼岸的,他们是如何形成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的。

【邮票中的桥·分析建设因素】

材料二: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195710月,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为展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庆祝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邮票。(见下图)

【绘画中的桥·感悟开放发展】

材料三:右图为绘画作品《杨浦大桥》。为加快浦东的发展,1993年杨浦大桥建成,全桥设计精巧、造型优美、气势恢宏。这座世界第一斜拉桥把黄浦江两岸的浦西宁国南路渡口与浦东的歇浦路连接了起来。它的建成,使中国的斜拉桥设计建造能力一举领先于国际桥梁界,奠定了中国在国际桥梁界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抗美援朝时期,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邮票发行的历史背景。并据材料,概括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杨浦大桥的建成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桥梁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2024-06-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请以“学习历史,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浏览图片——探索实践救国】

(1)写出图③会议的名称。图④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绘制表格——思想引领道路】

时间

会议名称

思想内容

1945

A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

中共十五大

B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

中共十九大

C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依据所学知识把表格A、B、C处填写完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哪一道路?
【阅读史料——力量铸就辉煌】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立经济特区后,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
材料三:19977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3)材料一歌颂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中深圳的发展证明了什么?材料三中香港的回归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
【感悟历史——碰撞激励成长】
(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感悟。
2024-06-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卷
10 . 新中国出现了三个“区”:“特别行政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民族自治区”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三“区”的出现体现了(     
A.一国两制,有效推行B.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C.科技进步,推动发展D.制度创新,中国特色
2024-06-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九年级升学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