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00 道试题
1 . 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简政放权”“深圳模式” “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国际大循环”等流行语反映了(        
A.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B.全方位外交布局形成
C.国有经济实力不断增强D.改革开放不断地推进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中国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合作共赢注入中国动力。某校兴趣小组围绕“开放的中国,世界的机遇”搜集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影响,时人多有论述。例如郑观应就曾指出:“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船纵横。独惜中国政府未能惠工恤商,而商民鲜有能自置轮船,广运货物,驶赴外洋,与之交易者,或转托洋商寄贩货物,而路隔数万里,易受欺蒙,难期获利。”

——摘编自朱英著《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2005年至2011年中国货物进口与出口总额统计资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出现的原因,并概括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开放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总体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近代对外开放与现代对外开放的不同点。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九年级中考模拟预测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3 .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过去享有盛誉的武汉海关,开辟了可以直航国外的武汉、黄石两个港口。1984年,联邦德国专家格里希来到了武汉,被委任为武汉柴油机厂的第一位“洋厂长”。这反映出(     
A.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B.武汉成为沿江开放城市
C.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D.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辆)

年份

产量

年份

产量

年份

产量

1978

149062

1988

646951

1998

1629026

1979

185700

1989

586936

1999

1834349

1980

222288

1990

509242

2000

2077371

1981

175645

1991

708820

2001

2340209

1982

196304

1992

1061721

2002

3262947

1983

239886

1993

1296778

2003

4443744

1984

316367

1994

1353368

2004

5079356

1985

443377

1995

1452697

2005

5744958

1986

372753

1996

1474905

2006

7284679

1987

472538

1997

1582628

2007

8882456

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汽车协会数据统计,截至1997年12月底,我国汽车行业的外商投资总额已经达到209亿美元;2000年,我国汽车行业新签约中外合资企业24家,总投资额51亿美元;2001年,汽车行业新签约中外合资企业17家,总投资额72亿美元。

材料二

新能源汽车出口在我国汽车出口中占比越来越高,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从出口数量来看,2023年1-5月我国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

——摘编自柯婉萍《“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1)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3)从引进外资发展汽车工业到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汽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2024年九年级历史中考八模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请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主题,在新中国建立75周年历程中,从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外交策略、民族关系、祖国统一、科技文化等角度任选其二,确立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顺;摘抄示例不得分)
【答题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论述: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7日内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历史真题
6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说过,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对中国社会要进行改革,不仅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意。恩格斯说过:“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任何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摘编自孙自胜《从邓小平改革观看中国发展道路》

材料二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提出了许多鼓舞人心的全新见解。他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脸,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闻。没有一点闻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摘编自刘应杰《邓小平文风的四个本色与特征》

材料三   打破多年的城乡壁垒,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强化兜底保障,房地产制度改革为1.4亿多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难题;致力于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教育改革不断缩小地区、城多间差距;从农村“厕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类,从防治“小眼镜”到推进清洁取暖……党的十八属三中全会以来,2000多个改革方案,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

材料四   从推出全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上线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创设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到设立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企业……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改革雅进模式,累计部署35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2023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和18.6%的进出口贸易。

(1)据材料一,归纳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体现上述观点的具体史实。
(3)结合上述材料与问题,概括邓小平对我国的改革事业起到的重要作用。
(4)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7 .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311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进博会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惠全球”,共享中国市场机遇。进博会的举办体现了我国(       
A.扩大对外开放B.推进国企改革
C.加强国防建设D.重视科技创新
8 . 出现下图中经济发展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B.改革开放的进行
C.“一带一路”的实施D.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定心卷历史试卷
9 . 人类的迁移——改变世界的脚步

材料一   纵观中国历史,有三次因战争而引发的人口大规模南迁,分别是:西晋末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唐代“安史之乱”后,大批中原人为避战祸而南下迁徙;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宋高宗赵构率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历史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大大小小的战争在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惨遭屠戮的同时,客观上也打破了限制交流互鉴的种种阻碍,加快了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的进程,华夏文明也借此主动或被动地向四周辐射、扩散,对东亚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谢清果、王 真著《衣冠南渡:华夏文明传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融合》

材料二   进入阶级社会后,特别是随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迅速得到发展,大批农 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同时因为新大陆的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和部分商人及冒险家等,为谋求生路或财富,纷纷漂洋过海到新大陆,故从15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 第二次人口大迁移,此过程人口的迁移主要是由非洲和欧洲迁至南、北美洲及大洋洲.从非洲迁出的人口,是作为劳动力被殖民统治者从非洲大陆掠夺贩运到美洲的.从16世纪初期到 19世纪70年代,迁移到美洲的黑人达 2000万,到南亚、西亚的人数也有1000—1500万 ,另有约4000万人在贩卖途中被折磨致死,这一时期非洲损失了大约1亿人口。

——李京东著《世界人口迁移现象透视》

材料三   下面是1978年后我国人口流动和改革开放格局示意图。

            

大事年表: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3.1983年农村经济基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84年以城市为中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5.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6.1989年农民工流动潮流出现,简称“民工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人口迁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类第二次人口大迁移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人口大迁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图一人口的流动方向。结合右侧大事年表,说一说图一与图二的内在联系。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1978年《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以上社论内容与哪一会议的召开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材料二中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我国形成了什么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的“中国道路”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愿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怎样的努力?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